桃園工廠數量突破1萬2300家!產業高質化發展成趨勢
桃園合法登記工廠已突破1萬2300家,較5年前增加近800家,工廠的平均面積則呈下降趨勢,市府經發局分析指桃園產業往高質化發展。(蔡依珍攝)
桃園合法登記工廠已突破1萬2300家,較5年前增加近800家,但在工廠數量持續成長同時,每家工廠的平均面積則呈下降趨勢,經發局長張誠直指是桃園產業往高質化發展,除了AI產業增加,產業鏈倉儲也如雨後春筍般增生,半導體產業鏈共用倉儲,電腦一改就能從A送到B公司,提升價值鏈,降低成本。
桃園市今年投資金額已逾2100億元可望創新高,主計處統計也發現去年底桃園市工廠登記家數爲1萬2268家,在六都中排名第三,僅次新北和臺中,每間工廠的廠地登記面積平均3428平方公尺,在六都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高雄。
進一步分析產業結構,金屬製品爲最大宗,有2539家、20.70%,機械設備2479家次之、20.21%,與5年前相比,金屬製品製造業增加451家,成長最多。從廠地面積來看,石油及煤製品的平均廠地面積最大,達29萬6050平方公尺,其次爲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的9516平方公尺,但每家工廠的平均登記面積,則從2019年的3693平方公尺降到去年的3428平方公尺。
「桃園產業往高質化發展!」張誠指出,工廠增、面積降,代表更多不需要大辦公室跟大廠區的中小微型企業產生,不再是需要大型生產線的製造業,而是更多AI應用的軟體性質智慧型產業。
張誠也提到,近期拜訪許多先進半導體倉儲業,都是同一產業供應鏈共用同一個倉儲,庫存進到該倉儲,透過電腦交接就能直接從A公司轉移到B公司,大量減少倉儲面積和移動成本,透過集中管理能量,更有效率。
「會坐飛機都是貴的、可以搭船的都是便宜的!」張誠不諱言,倉儲有等級,最難的是冷鏈倉儲,半導體倉儲雖然不用冷鏈等級,但乾燥跟防塵程度也要很高,竹科到桃園國際機場的完整供應鏈,在桃園形成很多高尖端需求,催生桃園高科技集中式倉儲越來越多,供應鏈不變,但價值鏈大幅提升,降低成本。
張誠也笑說,桃園石油及煤製品的平均廠地面積最大,是因中油桃園煉油廠佔地470公頃,但其實很大面積是保育區不能使用。
張誠說,市府將持續落實簡政便民服務,採用單一窗口服務模式,簡化工廠登記申辦流程,同時積極協助業者辦理工廠登記,也要加速低污染未登記工廠的改善計劃覈定,協助完成特定工廠的登記審覈,提升整體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