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天換帥將攪動阿里全局

阿里巴巴集團今天宣佈旗下淘天集團CEO最新人事變動,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接替戴珊兼任淘天集團ceo。

這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一次重大人事調整,關係到阿里各大業務線的方方面面。

組織

阿里巴巴當下面臨重大轉型,那麼,在內部組織上,它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從組織角度來看,《商業觀察家》認爲,阿里巴巴目前的一個主要問題在於官僚主義。

壟斷滋生官僚主義,沒有壟斷很難產生官僚主義。

過去的阿里巴巴握有中國電商市場的支配性份額,超過80%。而到當下,根據最新的一些數據顯示,阿里的中國電商市場份額下滑到40%左右,失去了支配性市場地位。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早前“壟斷”滋生出來的官僚主義,在當下失去支配性市場地位後,成爲了阿里內部組織的一個巨大“包袱”。

如果要通過急促、激進做法甩掉這個包袱,可能引發“混亂”。但如果什麼都不做,這樣的“包袱”又無法讓阿里應對當下更開放的市場競爭。

新任領導人可能需要更好地、妥善地去解決官僚主義問題。

業務

從業務角度來看,阿里現在是要回歸併聚焦電商主業,之前的一些多元化業務做收縮,做瘦身。

《商業觀察家》一段時間來,也聽到阿里在爲其的一些線上線下資產尋找買家,或投資人的傳聞。

整體來說,在阿里的中國電商業務失去市場支配性地位後,其的大量多元化業務將會面臨更大的投入及市場份額壓力,很多多元化業務需要去做整合。

具體來看,下面,《商業觀察家》將阿里“一拆六”的幾大業務板塊單獨拆開來說。

一、淘天集團(淘寶天貓等中國電商業務)

淘天集團從支配性市場地位“退下來”,還能不能“再上去”?

這是淘天的一大命題。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非常難。這樣的案例在全球商業史上,極其稀少。

而至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壟斷市場格局”的散場,會讓中國電商市場呈現出激烈競爭態勢,幾大平臺會相互間頻繁“穿插”與倦存量,整個市場很難再像過去那樣一家獨大,並“井然有序”了。

因此,淘天未來更現實的做法,是要贏得這場“肉搏戰”,在這場肉搏戰中存活下來,並至少保住當下的市場份額。

如果淘天集團無法做到這點,甚至潰敗,那麼,阿里的根基也就沒有了。

除了在國內市場持續提升效率,升級商品服務體系外,這裡面的另一大關鍵變量則是海外電商市場。

因爲中國電商市場的“人口紅利”(流量紅利)已經退場,能線上化的用戶差不多都已經線上化了。

那麼,誰能從海外空白市場拿到足夠大的用戶數、足夠大的訂單量,建立起足夠大的中小商家網絡,將可能會決定中國電商市場下一個“贏家”的產生。

現在商業是全球化的商業,現在的工業化競爭是全球工業化的競爭,如果只是拿國內單量基礎所支撐出來的工業化水平,來跟全球單量基礎培育出來的工業化水平競爭,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規模的巨大差距下,既做不出工業化的運營效率,也提供不了足夠大的技術應用空間,還很難產生足夠大的人才、資本等要素的聚集與規模優勢。

因此,未來需要產生更好的全球協同效應——把中國中小商家帶出去,再把海外中小商家帶進來。挾全球單量參與國內競爭,把國內單量“放進”全球。等等。

全球的協同效應將是中國電商企業的下一個戰場。這一塊,阿里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蔣凡現在是阿里海外電商業務的領導人,吳泳銘則是阿里中國電商業務——淘天集團的兼任領導人。

二、阿里雲。

《商業觀察家》沒想到阿里雲的分拆上市會如此收場,我們原本預計阿里雲是阿里“一拆六”最有價值和最有可能成爲成功案例的項目。

現在,阿里雲也面臨淘天集團的類似狀況,其在雲計算市場失去了支配性市場地位,但仍是行業第一。雲業務則需要足夠多的企業與機構將業務線上化,但阿里整個集團的線上訂單量基礎,尤其是增量基礎所能帶來“雲化”激勵能力正在減弱。

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此次,阿里雲分拆上市的“暫止”,是因爲跟中國移動談崩了。“馬雲要價太高,但國企也不想當凱子。”

該消息未向阿里確認。

三、餓了麼。

當抖音、拼多多都進入本地生活業務,切入到本地生活的高毛利團購券業務(數字廣告業務),及可能的外賣業務後,市場在擔心美團。

但真實的情況是,與其擔心美團,不如擔心餓了麼。

餓了麼的體量、市場影響力、護城河相對美團,都是更容易受到衝擊的那家企業。

四、菜鳥。

商流決定物流。

商流如果沒有增長的彈性,物流業務也會陷入疲軟。這塊,未來的主要增量可能是在海外。

五、盒馬等線下資產。

現在可以回過頭來看,阿里過去幾年投資的線下資產表現。

阿里引起了線下“騷動”,攪動了線下神經,也帶來了一些提升。問題則在於,這種“騷動”也沒有能改變線下分散的市場格局與市場特徵。

至少到當下,阿里投資的線下資產都還看不到有大規模整合線下的能力,“賦能”線下做出的數字化方案也沒有能在線下產生足夠大的財富效應與規模效應。

“水池”

一頭鯨魚因擱淺導致的死亡,死因是什麼?

是飢渴導致的死亡嗎?還是日曬脫水導致的死亡?

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在失去水的浮力後,自身巨大的體重壓垮了內臟而導致了死亡。

瘦身、聚焦主業、年輕化等等,阿里當下在做的事都是對的。

但更具決定性的則是,阿里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水池”來避免擱淺。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