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 爲考狀元不惜假扮藝人

所謂「行卷」,指得是考生在考試之前,把平時寫的詩賦文章加以編輯,寫成卷軸,帶到京師,呈送給朝廷權貴或者社會名流,請求他們向主考官推薦自己。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20歲赴長安參加科舉時,爲了考中狀元,拿着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弟弟岐王的門下。

當他得知,太平公主已將狀元頭銜給了另一位文人張九皋時,王維便知道自己沒機會了,因爲太平公主的權勢比岐王的大得多。

於是,岐王就給王維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在太平公主舉行的宴會上,裝扮成藝人,彈奏琵琶給喜歡音樂的太平公主聽,博取太平公主的賞識。

宴會當天,王維應手揮弦,意態瀟灑,所彈的曲子哀婉悽切,動人心魄。太平公主聽了,讚不絕口,又加上王維「妙年潔白,風姿鬱美」,太平公主不知不覺就喜歡上王維。

岐王當下便趁機將王維推薦給公主,公主問王維「子有所爲文乎?」,王維即獻上懷中的詩卷,公主覽頌未畢便大驚道「這些詩作都是我平素所喜愛的,以爲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於你之手!」於是急忙命王維換衣,待以上賓之禮。

當下,岐王又說,王維希望此次考試能中狀元,請公主多加關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訴他必須以第一名錄取王維。王維就這樣中了進士第一名。

「行卷」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弊病,也爲唐詩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由於行卷優劣直接關係到考生的命運,不少人在行卷「作手腳」,偷竊抄襲,甚至找人代筆。

武則天當政時,曾下令用紙糊上考生姓名,但並沒有形成制度。直到宋朝淳化年間,宋太宗才採用監丞陳靖的建議,推行「糊名考校」法,將考生姓名、鄉貫彌封,再決定所錄取的試卷後,纔將彌封拆開,以「革考官窩私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