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迎來“遠景”力量 | 最前線

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隨着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規則將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作爲必要的考覈指標,碳足跡儼然已成爲產品出海的綠色通行證。建設我國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提高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話語權勢在必行。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爲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明確了“任務書”和“施工圖”,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程也在加速。

近日,在以“綠色發展 零碳創造”爲主題的2024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大會上,由遠景科技集團發起、多方參與的中國首個ILCD全生命週期數據網絡(以下簡稱 “網絡”)正式發佈。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迎來了從0到1的突破。

據悉,該網絡是中國首個基於 international life cycle data system(ILCD)標準建設、集中展示碳足跡及環境影響數據的網絡平臺。其發佈是對上述6月份15部委發佈方案的快速響應,也是對推動碳足跡國際互認先試先行,助力中國產品碳足跡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的重要嘗試,將爲中國產品出海提供重要支撐。

先試先行,推動碳足跡因子庫建設

“我們發佈的這一網絡平臺是目前國內首個,可以把多方數據集合在一起,爲用戶提供免費碳足跡數據的平臺,希望通過先行先試推動我國產品碳足跡因子庫的建設。” 談及遠景在該數據網絡建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遠景智能零碳產品首席科學家邱林這樣解釋道。

據邱林介紹,國際ILCD全生命週期數據網絡是包含多國別數據,集中展示和管理的網絡。數據網絡中除了遠景自主開發的碳足跡數據,還得到了國內多個權威機構的支持和參與,包括天工數據庫、易碳積木數據庫。

同時,該數據庫還整合了國際上符合 ILCD 標準的數據,包括 EFRP、Ecoinvent、Blonk、Ecosystem等7個國際數據庫,涵蓋了新能源、食品、農業、電子產品等多個產品類別。數據網絡有助於數據庫的訪問者瞭解國際碳足跡數據,實現數據對比分析、行業研究等工作。

當前,全球主流產品碳足數據庫由歐美國家主導。這種現狀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其在該領域的歷史積累。目前國際上如Ecoinvent、GaBi等權威數據庫由於發展較早,企業大量使用,慢慢地變成了歐盟體系下被認可的權威數據庫。但中國企業在計算產品碳足跡過程中,很難找到準確的數據作爲依據。Ecoinvent 數據庫中關於中國的數據嚴重不足和滯後。

不過6月十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實施方案》已經打響了發令槍,我國碳足跡數據庫建設速度正在加快。“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在統籌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設,包括建設覈算平臺、認證體系,並推動企業收集碳足跡數據。”

掌握碳足跡話語權,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做好產品碳足跡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綠色貿易壁壘,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舉例來說,歐洲某權威數據庫中的中國區電力上游碳排放因子比我國實際水平高出30%以上。顯然,如果採用該數據測算產品,會大大降低我國出口到歐洲產品的綠色競爭力。

邱林告訴36氪,中國企業測算的產品碳足跡往往受到歐洲進口國的挑戰,主要由於數據庫的缺失。在此背景下,建設打通歐洲認可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和碳足跡管理體系勢在必行。

這也是遠景牽頭建設國際ILCD全生命週期數據網絡的初衷。邱林告訴36氪,一方面我國要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美麗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都需要精細化的碳管理。

另一方面,應對國際貿易中面臨的碳壁壘挑戰,我們也需要中國自己的產品碳足跡數據庫,才能掌握話語權,避免遭受不公正的規則待遇。

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碳足跡管理體系,離不開像遠景科技集團一樣的民間“建設者”和貢獻者。國家政策鼓勵有能力的行業協會、企業或科研機構初步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和背景數據庫,當然,要增強數據庫和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權威性、可複用性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孫捷表示,遠景正在與國家商務部、工信部等部委、多個地方政府以及相關行業協會機構合作,打造面向不同行業的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爲行業提供精細化的產品碳足跡覈算工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次遠景發佈國際ILCD全生命週期數據網絡無法畢其功於一役,但將助力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