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增倉下跌,如何鋰解

今天有公號讀者納悶,怎麼碳酸鋰突然的增倉下跌?離15萬僅一步之遙了。

其實上一篇我已經講過四季度的邏輯了,具體可以去看:碳酸鋰:四季度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今天大概鋰一下這周的情況變化。

觀點概述:偏空

一、頭部鋰鹽廠逐步低價放貨

二、下游鋰電廠進入排產淡季,只保持按需採購

三、11月中下旬低價非洲礦到港,聽聞頭部企業進場套保

四、傳M+2的模式已有礦山達成協議,鋰輝石的成本支撐持續崩塌

1、前兩日頭部鋰鹽廠藍科線上競拍,最高成交價也就15.3萬/噸。聽聞工碳起拍價也就14.7萬/噸。隨着後續供應的逐步寬鬆,低價預計會持續,畢竟鹽湖提鋰的成本本身就低。

2、進入淡季,價格下跌成交趨於清淡,需求量減少。下游鋰電廠近期排產情況也有所下降。雖然生產減量,但供應依舊充足。所以對碳酸鋰也只是按需採購。

3、11月中下旬聽聞有不少低價的非洲礦到港,前期檢修的工廠近期陸續開啓復產,等着低價礦到港後排產加工,這將導致四季度的低價貨源更多。故今天盤面出現增倉下跌的情況,不排除頭部企業提前進場套保鎖定利潤。

4、最近聽聞M+2 模式已經有礦山達成協議,這可是要比之前M+1的模式降低不少成本。這裡科普一下這個定價模式。

最早的與礦山定價模式是Q-1,這裡的Q代表的是季度,-1就代表以上個季度碳酸鋰電池的價格加權進行結算。都知道隨着礦山開發的增加以及碳酸鋰產能的爬坡,價格肯定會越來越便宜,所以這個定價只對礦山有利,對我們國內企業並不合理,但之前奈何簽了長協標準,不是說改就改的,所以多數人不明白前期爲何明知虧損也要進口?原因就在此。

那最近長協到期了,要重新商談了,現在改爲M+1,甚至M+2的模式了。也有礦山同意了。這裡的M代表的是月,+1就是往後推一個月的價格。前面說了隨着供應的增量,後續碳酸鋰價格越來越便宜,我們從盤面Back結構也能看出來,越遠月的價格越低。

那現在聽聞M+2都同意了,那是以2個月後碳酸鋰的價格加權平均去計算礦端價格,那意味着礦價就得下跌。在者從澳洲發運至國內也最多15天的時間。從目前看四季度,甚至11月底都是來得及的。

礦山這個定價模式的改變對碳酸鋰就是一個質的變化,可以說高價的澳礦成本對碳酸鋰的支撐土崩瓦解。另外,非洲的低價礦,南美的鹽湖提鋰,產能也在爬坡中。對於碳酸鋰的後續價格來說,只會是越來越便宜。

結論:這波下跌邏輯,澳礦定價模式改變導致成本支撐減弱是導火索。要知道我們國內頭部的鋰鹽廠,鹽湖提鋰的成本也就3-4萬。有的甚至可以做到3萬以下。再加上今年冬季不減產不停產,供應上是沒問題。不排除後續因礦端定價模式持續跌價而引發鹽湖方面低價拋貨,導致四季度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

文章只渡看得懂的有緣人,就好比查理芒格說的那句:我的劍只傳給能揮舞他的人

文章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及所在機構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負。期貨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