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月球與火星 陸研究員喊幸福

嫦娥四號登陸器總體主任設計師李飛。(取自新華網

嫦娥四號登陸器。(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和他的團隊,既參與了月球探測,又從事火星探測,這樣的機會世界罕見,他們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人」。特別的是,這一羣探月載人航天北斗導航等科研團隊的骨幹平均年齡只有30出頭。

以39歲的李飛來說,他從小就有太空夢,在天津大學學習機器人專業後,2009年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工作,成爲嫦娥三號、四號團隊中的骨幹。

新華社報導,嫦娥四號動力下降是全自主的,可對月面障礙物識別判斷,自主降落到安全着陸區,類似機器人。未來的深空探測中,尤其是到了更遙遠的火星、木星冥王星等,通訊時間越來越長,需要更智慧化的機器人。

李飛回憶,研製團隊在北京郊區開展着陸器的懸停試驗時是寒冷的冬季,因爲儀器要在低溫下工作,試驗都是在凌晨進行。研製人員每天3點起牀去做試驗,白天還要分析數據,堅持了一個月,非常辛苦。

李飛表示,中國探測器登月過程制導導航控制技術領先世界,尤其是懸停避障技術。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有懸停避障技術,但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登月是宇航員控制的;蘇聯的月球探測器沒有懸停避障技術。中國是第一個在登月中實現探測器自主懸停避障的。

有一次,俄羅斯同行對李飛說,他們把嫦娥三號整個登陸過程看了上百遍,研究中國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我們曾經無數次研究過蘇聯當年的探月任務,現在反過來是他們學習我們了。」

李飛認爲,隨着時代發展,中國新一代航天人的教育背景更好,具有全球性視野創新能力更強,思想上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