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 行人死傷增 科技執法成效遭質疑

臺中市文心路、臺灣大道口被列爲事故發生的高風險路口,交通局在此路口設置科技執法設施,但議員認爲科技執法對降低事故發生效果不佳。(林欣儀攝)

臺中市議會20日起召開爲期10天的臨時會,根據審計處指出臺中市去年行人事故發生率、死傷數都較2021年攀升逾6成,議員怒批市府改善道路工程效益不彰,尤其設置科技執法設施只是搶錢,對降低死傷情況根本沒用,要求加強道路設計改善並確實保障行人安全。市長盧秀燕迴應說,確實要加強改進。

臺中市審計處指出,全市2021年發生的行人事故爲1844件,至2023年上升至3024件,增幅達63.99%;行人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更是從2021年的1779人上升至2023年2906人,增加1127人、增幅63.35%,且臺中市去年行人事故發生件數、死傷人數都是六都最高。

國民黨議員劉士州怒批說,市府近幾年在多處路口設置科技執法設施,但事故發生率、行人死傷數卻不降反增,且增加幅度這麼大,根本就是把市民當提款機,卻對降低事故發生完全沒有幫助。

國民黨議員陳文政也說,臺中去年行人、普通重機死傷數高居六都之冠,其中又以12歲以下行人死傷增幅最明顯,多達206件,較2022年增加近1倍且高於前5年平均值;交通局近幾年花了5.2億元改善易肇事路口,但相比事故發生情況,成效令人泄氣,要求立即檢討。

民進黨議員曾朝榮則認爲,臺中市死亡或有民衆受傷的交通事故多,顯示市府未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應該加強。

盧秀燕對此表示,市府確實需要加強改進,今年上半年交通事故及死傷情況都有大幅降低,但仍須繼續努力。

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面對去年事故死傷高的問題,市府針對行人、機車、高齡者及酒駕等情況逐項檢討並研擬改善辦法,今年1至5月事故發生件數及傷亡人數都大幅降低,會針對重要路口持續改善。

針對科技執法部分,葉昭甫舉北區學士路、三民路的五岔路口爲例說,交通局在該路口實施科技執法,確實改善事故發生情況及民衆用路習慣,顯示科技執法確有成效,已向警政署申請更多經費在高風險路口布建科技執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