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百年糕餅店陳允寶泉 5代制餅傳奇

▲百年芬芳的糕餅世家陳允寶泉。(圖/記者林挺弘攝)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在臺中的街頭,有一股甜美的香氣縈繞不散。這股香氣穿越時空,從1908年的日治時期至今。源頭,就是享譽盛名的陳允寶泉餅舖。這不僅是一家糕餅店,更是一個承載了5代人夢想與汗水的時光寶盒。

晨曦初露,當城市還在沉睡,陳允寶泉的後廚已經熱鬧起來。麪粉的細膩、麻糬的柔韌、蛋黃的色澤,這些都是第五代傳人陳溢輝從小就熟悉的感官記憶。每一次揉麪,每一次烘焙,都彷彿在重現家族的歷史。

▲陳允寶泉的每一代陳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着「糕餅」這門古老而年輕的藝術。(圖/陳允寶泉提供)

陳允寶泉的起源與逆境求存的赴日之路

時間回溯到1908年,陳允挑着擔子,踏遍臺中豐原三角街的大街小巷。那時的臺灣還沒有面粉,他用稻米制作「狀元糕」,米香雜糅着芝麻、花生的香甜,成爲了一代人童年的味蕾記憶。那時的他,或許未曾想過,自己正在播下一個糕餅王國的種子。

懷着對更好生活的渴望,卻遭命運的捉弄,第二代陳金泉誤觸糖業買賣禁令,一度進了勞改營,卻也因禍得福,學會了製作日本人鍾愛的大福麻糬。1940年,他帶着家當31塊錢,遠赴日本。

▲第二代陳金泉因禍得福,學會了製作日本人鍾愛的大福麻糬。(圖/陳允寶泉提供)

東京的餅舖創業記:第二代陳金泉的寶泉制菓本舖

在日本的歲月裡,陳金泉不僅學會了製作日本人鍾愛的各式和菓子,更在東京都立川市創立了「寶泉制菓本舖」。這個名字中的「泉」字取自他的名字,「寶」字則是日本人喜愛的吉祥之意。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寶泉」一度成爲了立川市的批發大廠,更以「御丹波」之品項,在和菓子大賞中摘得「全日本賞」的最高殊榮。

1975年,第3代主人陳增雄回到臺灣後,先在臺中豐原中正路糕餅街上成立了「寶泉本店」,結合傳統臺式與日風的烘焙法,在1976年對傳統的月餅加以改良,成功研發出令人驚豔的「小月餅」和「蛋黃酥」。一時間門庭若市、聲名遠揚,成爲了節慶必備的伴手禮,每逢佳節,慕名而來的顧客總是絡繹不絕。

起步的艱辛,不僅奠定了陳家的糕點技藝,更在家族的血脈中注入了堅韌不拔的精神。

▲▼1940年,陳金泉帶着家當31塊錢,遠赴日本學藝後在當地創業。(圖/陳允寶泉提供)

第三代、第四代的貢獻:文化融合與創新

當第四代陳宇鴻接手時,他將臺灣糕餅的名聲推向了新的高度。他改良了臺中名產「太陽餅」,使其皮薄餡少甜,連續4年榮獲「金口碑獎」第1名。另一款「香柚檸檬蛋糕」則巧妙融入日本柚子,榮獲10大伴手禮3冠王的殊榮。爲了表達對先祖的敬意,他將店名改爲「陳允寶泉」,將創始人的名字永遠銘刻在品牌之中。

第4代媳婦翁羿琦轉述着這一段故事,「我們去日本尋根時,有些日本長者還記得小時候吃過寶泉的糕點!」她的眼中閃爍着自豪的光芒。跨越國界的美味記憶,見證了陳允寶泉糕點的魅力。

日本尋根之旅 在門市打造光陰的故事

走進陳允寶泉的門市,彷彿進入了一個時空交錯的世界。古樸的木質陳設中,點綴着幾方榻榻米,營造出濃濃的和風氛圍。這是對家族日本淵源的致敬,也是對文化融合的巧妙詮釋。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着一個世紀的故事。在製作糕點的過程中,陳家人的堅持和用心幾乎令人動容。看着師傅們熟練地將餡料包進酥皮,陳溢輝感慨道:「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傳承。每一個動作都凝聚着先輩們的心血。」

當談到鳳梨酥的演變,翁羿琦眼神中透露出淡淡的懷舊之情:「早年土鳳梨的纖維粗、口感不盡理想,各家糕餅業者不得不加入冬瓜來調和。但現在,隨着農業技術的進步,又迴歸到使用純正的土鳳梨了。這個過程,就像是我們與這片土地共同成長的見證。」

如今,溫潤冬瓜、酸甜土鳳梨,各有擁護者,陳允寶泉的鳳梨酥,也因不同需求,推出「鳳梨酥」與「土鳳梨酥」。陳允寶泉的糕點不僅征服了臺灣人的味蕾,更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看到港、澳、日、韓旅人對我們的鳳梨酥如此着迷,真的讓人感到無比自豪。」翁羿琦笑容中,盡是歲月沉澱的喜悅。

▲陳允寶泉店裡,經常人潮滿滿,不只在地人來買,港、澳、日、韓的旅客也會來購買。(圖/陳允寶泉提供)

▲陳允寶泉的香柚檸檬蛋糕獲臺中十大伴手禮三冠王。(圖/陳允寶泉提供)

第五代任重道遠 扛起家族品牌榮譽與挑戰

然而,光環之下,壓力也隨之而來。「做了111年了,壓力真的很大。」陳溢輝坦言。但在他的語氣中,更多的是對家族事業的深深眷戀和責任感。這份重擔,是榮耀,更是動力。

在陳允寶泉,傳統與創新從不對立。新開發的夏威夷豆軟糖,是對年輕口味的一次成功探索。「調整火候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陳溢輝說這話時,眼中閃爍着對完美的執着。

每一代的陳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着「糕餅」這門古老而年輕的藝術。從陳允的簡單麻糬,到如今融合中、日、西方元素的精緻糕點,陳允寶泉的故事,是一首跨越百年的美食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