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未來恐有大災情! 專家1原因示警
▲颱風期間一輛小貨車行經合歡山公路,女乘客慘遭路樹壓死。(圖/鏡週刊提供,下同)
圖、文/鏡週刊
氣象專家賈新興分析,康芮除了是有史以來最晚侵臺的強烈颱風,也是1998年瑞伯颱風後,侵襲臺灣最大顆的颱風,另外,10月後臺風登陸臺灣的機率非常低,但今年10月卻有山陀兒及康芮2個颱風登陸,十分罕見,上次10月有2個颱風侵臺已經是26年前。
賈新興說,今年10月初的山陀兒與10月底的康芮颱風,因海洋溫度夠暖,並結合各種環境因素,都變成了強烈颱風,但山陀兒後來缺乏導引氣流,在高雄外海盤旋2天,最後減弱爲中度颱風登陸;康芮移動速度快,雖以強臺姿態登陸,但很快出海,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若康芮以山陀兒的行進速度襲臺,災情一定會更嚴重。
▲颱風過後路樹斷裂、傾倒,軍方動員協助清運。
今年7月以來,4個月內連續有凱米、山陀兒及康芮颱風登陸臺灣,中央氣象署統計,這是16年來首度1年內有3個颱風登陸,且3臺各有特色。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指出,3臺都可在歷史留名,7月的強臺凱米在登陸前原地打轉,登陸後快閃出海,之後持續滯留打轉,挾帶的西南氣流影響臺灣超過2天,導致南部山區降下大雨,創15年來的雨量紀錄。
至於10月初的山陀兒颱風在臺灣西南方海面滯留、龜速北上,強度及路徑都讓氣象專家難以研判,最後從高雄市區登陸,大肆破壞後,戲劇化地在臺灣上空消失,減弱爲熱帶性低氣壓,卻又造成北海岸金山、萬里降下大雨,路徑極爲罕見。最後10月底的康芮颱風環流廣大,暴風半徑逾300公里,威力足以和1996年的賀伯、2015年的蘇迪勒颱風齊名。
▲一艘中國籍貨輪因颱風巨浪擱淺,最後在野柳海域棄船。
爲何今年臺風頻繁生成?各界說法不一,有些科學家認爲颱風生成與海面溫度升高有關,全球暖化導致颱風變多、變強,影響時間也會變長,但也有科學家持不同看法,認爲依歷史數據來看,颱風數量並未隨暖化增加,研判也許因海水溫度過高,反而讓氣流的上下層分層結構較穩定,導致颱風不易生成,但只要生成,很容易成爲超級颱風。
賈新興提醒,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可能導致颱風強度增加,面對極端氣候,建立有效的早期預警系統、結合監控,非常重要,尤其從25年前的921大地震到今年的0403強震後,臺灣的地質條件相當脆弱,如果雨量過大恐會造成嚴重災情,因此必須加強監控。
▲康芮颱風直撲東海岸,臺東長濱漁港區出現大量漂流木。
賈新興並說,就建築安全而言,在臺風頻繁的地區,建築物的抗風設計非常重要,許多大面積的玻璃帷幕建築雖然美觀,但風險也較高,因此建物材質抵抗風壓的強度,都必須經嚴密計算,纔不至於釀禍。
臺灣在短短4個月內先後遭3個猛烈颱風侵襲,從北到南無一倖免,雖然在民衆與公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大多都能迅速重建,但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大家都得提高危機意識,做好防範,保障自身及家園的安全。
更多鏡週刊報導【時事焦點】史上最晚登陸胖臺頗不尋常 康芮角隅效應強風重創雙北【胖臺康芮創雙北】登陸5小時釀萬件災情 恐怖康芮重創北臺灣【胖臺康芮創雙北1】3死700傷農損逾10億 颱風出海「角隅流」續襲雙北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