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幼師陳亞妏登陸:做就對了
陳亞妏與孩子們。(作者提供)
2017年,臺灣青年陳亞妏懷揣着一顆好奇的心,在平潭開啓了新的人生之旅。「對我來說,來大陸更像是一場『冒險』。」此時的她,對大陸充滿了未知與期待。
2019年,在平潭一家公立幼兒園任職老師的陳亞妏從近兩千萬名在閩青年中脫穎而出,獲頒第十六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成爲首位獲得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的女性臺胞。
目前,她已經成爲一名副園長。回顧這場「冒險之旅」,她從未後悔當初的決定,並表示要身體力行地帶動更多的島內青年融入大陸。
●「想是沒用的,做就對了」
大學畢業的陳亞妏在進入社會後,成爲臺灣花蓮幼兒園的一位老師。期間,她獲得一個能到福建平潭任職的機會,在興奮之餘難免生出一些對陌生環境的擔憂。她想起自己曾在大學結交的一位好朋友,是華東師範的交換生。打電話諮詢時,對方得知她想到大陸發展激動不已,她跟陳亞妏講述了平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並約好以後在平潭相見。
「想是沒用的,做就對了。」陳亞妏打趣說自己是一個有點「皮」的孩子,「既然大家都不瞭解,那我更要去一探究竟。趁着年輕出去闖一闖,拓寬自己有限的認知,或許外面的世界有無法想像到的精彩。」勇敢、好奇、緊張、擔憂……在拿到機票的那一刻,陳亞妏不再猶豫,毅然決然地來到平潭任職。
對陳亞妏來說,因爲吃的不一樣、說的方言也不一樣,剛來到平潭的她,就像小朋友學習新東西一樣在學習、適應。
陳亞妏表示,過節時常會被約去吃飯,她就會問大家「好吃」用本地話怎麼說,大家就會教她說「胡lia」。所以每次只要吃到她覺得好吃的食物,她都會很開心地大聲說「胡lia」。
陳亞妏笑稱,在剛來大陸時,家人一直以爲她只是去體驗一下,從未當真。「記得前兩年回家,長輩對我說玩地差不多了就回來。」隨着陳亞妏在陸工作的穩定,她的家人也逐漸放心,改口要她照顧好自己。「真正發生改變是在第三年,每當我回家或是把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島內好友時,總會有人問我工作及生活的現狀。身邊有不少人在跟我諮詢大陸的相關情況後,選擇來到大陸生活就業。」
陳亞妏在北京故宮遊玩時留影。(作者提供)
●「認識和理解從細節中開始」
在平潭,這位生於1990年的臺灣老師遭遇了兩岸教育理念的「大碰撞」。陳亞妏說,大陸學校的規模及學生人數都遠超於臺灣,臺灣的教育經驗有許多無法照搬來大陸。「這些硬性條件的變化對我來說,有種像是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的感覺。」
進入平潭的幼兒園任教後,陳亞妏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爲文化差異,她與平潭當地家長對於幼兒教育的想法有諸多不同,彼此不習慣對方的方法和方式,甚至無法互相理解。她開始不斷地思考,尋找辦法。陳亞妏覺得,要打破與平潭當地家長之間的「隔閡」,自己得先融入平潭,認識平潭。
陳亞妏開始不斷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從小班到中班,陳亞妏幾乎每天都會花3小時和家長溝通,討論孩子們在學校和家裡的種種事情。
2017年9月,陳亞妏申請創辦融合試驗班,運用臺灣幼教經驗和對兩岸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思考,親自帶班陪伴3-6歲兒童的成長。爲了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先從展示自己的課程開始;邀請親子共讀,舉辦成果展,讓家長能夠近距離地接觸觀看到教學現場;課程活動也藉由家長們提供的資源協助開始走向本地化主題。在這樣的過程裡面,家長逐漸感受到孩子們的成長,從而理解支持老師的教育理念。陳亞妏說,「互相的認識和理解,就從這些一點一滴、潤物無聲的細節中開始了。」
在陳亞妏看來,作爲老師,應更強調朋友關係和陪伴角色,而不是單純的師生關係,這樣有助於孩子們更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每次跟小朋友說話時,我都會蹲在小朋友的身邊,先了解小腦袋瓜裡想的是什麼,讓小朋友願意分享自己視角里的事情,遇到問題時再一起想辦法解決。」
隨着陳亞妏一點點的努力,家長們漸漸看到孩子身上發生着可喜的變化,都很感動。她不僅獲得了孩子們的喜愛,更收穫了家長們對她的認可。陳亞妏有些動容地說道,「我經常能收到孩子們發來的語音『多多老師,我想你啦』,還有孩子在小學寫作文時提到我。看到這些時,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了工作上的支持與協助,生活中,平潭的家長與同事們也對這位來自海峽對岸的老師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2018年,一場車禍導致陳亞妏腰椎和胸骨柄受傷。在牀上躺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家長與同事自發送飯,每天輪流到醫院陪伴,讓陳亞妏感受到無微不至的溫暖。
來到平潭的這些年,陳亞妏覺得自己是與平潭一起長大的人。從曾經交通相對閉塞的小島,到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坐上高鐵,她見證了過去這些年平潭的重大變化。
「在第三年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已經融入了這裡。無論是口音,還是生活習俗,我覺得跟大家越來越親近。」陳亞妏從臺胞也可以刷居住證進高鐵站這件小事講起,她表示,平潭作爲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先行區,不斷地出臺多條惠及臺灣同胞政策,給這裡的臺胞帶來了許多便利,真正地做到了推動臺胞公共服務均等化。
陳亞妏認爲,臺灣同胞是祖國大陸發展中的主人,而非客人。「來大陸發展的臺胞們要建立這樣的觀念以及心態。無論是惠及臺灣同胞政策或是同等待遇措施,都是臺胞在陸生活的一個過渡,而不是大家優於別人的代表。如果一直以自己是一個外人的角度來對待當地生活與工作的話,是無法實際融入的。既然選擇來到大陸,就應該把自己看作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爲這個社會、爲這個大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着越來越多的臺青選擇來大陸發展,陳亞妏覺得是必然的。她形容,臺灣的青壯年時期已經過去,逐漸進入老齡,而大陸正處於飛快發展的階段,對於兩岸青年都給予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陳亞妏表示,來大陸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會遇到很多困難與問題,但在其中學會覆盤,總結經驗,一定可以順利解決。她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臺灣青年能通過「登陸」來拓寬生命的寬度與廣度。「人生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在舒適圈之外等着我們,經歷都是屬於自己寶貴的財富。擁抱改變與波折,人生的故事纔會精彩!」(王宇)
(本文來源:「臺胞之家」公衆號,原題《陳亞妏:「登陸」是人生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