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赴烏打仗揭驚險生死一瞬間 曝外國士兵承諾援臺
《華盛頓郵報》採訪多名赴烏克蘭打仗的臺灣戰士,其中有人描述差點命喪俄軍炮火下的驚險經歷,也有人表示,臺灣要先幫助別人,別人纔會伸出援手。圖爲在烏克蘭的外國戰士。(資料照/路透社)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延燒4個多月,《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採訪多名赴烏打仗的臺灣戰士,其中一名戰士描述差點命喪俄軍炮火下的驚險經歷,另外有臺灣士兵表示,親赴戰場是爲了向全世界展現臺灣人願意幫忙,包括美國、烏克蘭等多國戰士聽到他來自臺灣後也紛紛表明,日後若臺灣有需要,大家會在臺灣相見。
俄羅斯於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即號召各國志士加入,籌組國際軍團,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有多少臺灣人加入,不過《華盛頓郵報》粗估,約有10名臺灣人赴烏幫忙。
當中也包括27歲、曾接受兩棲「蛙人」訓練的陳廷偉(Chen Ting-wei,譯音),他透過電話受訪時描述在前線作戰時的生死一瞬間。他說4月受指派保衛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附近的一座村落,有一天他與隊友們躲在壕溝裡時,一輛汽車從後方疾駛而來,一名從美國陸戰隊退役的隊友建議大夥離開,以防汽車是俄軍的偵防車,不到一分鐘,他們小隊躲藏的區域就遭到轟炸,一名來不及逃離的隊友不幸被炸死。
陳廷偉說,他在烏克蘭學到的最重要經驗是在戰場上的敏捷性,「沒有這個經驗,你就無法快速反應。」
26歲、來自新竹的潘(Pan)姓志願者說,烏克蘭軍隊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非常重視有特殊能力的士兵,他說當爲偵查前線的無人機駕駛提供掩護時,他們接獲的指令是「不顧一切代價」保護駕駛。
他告訴《華郵》記者,在臺灣,電子戰專家的地位低於傳統軍隊,而軍隊仍在推廣使用刺刀。他說回臺後希望開設訓練營,和同僚一起教臺灣人怎麼防衛自己。潘姓志願者先前曾先後在我國的特種部隊、法國傭兵團服役。
另外,來自桃園的導遊莊育瑋(Chuang Yu-wei,譯音)表示,他在澤倫斯基號召國際志士加入的隔天就報名參加,「臺灣不能是隻會哭着要幫忙、卻不願意幫助別人的大嬰兒。」他在3月抵達烏克蘭後,就開始執行巡邏、煮飯、運送供給品、在哈爾科夫前線附近挖戰壕等工作,「有多少人來不重要,你就是必須來。」
已經51歲、90年代服役的莊育瑋說:「我想讓世界看到,我們不是那種躺在地上等別人來救的那種人,如果你想要別人幫你,你必須先幫助別人。」
其他臺灣戰士則對烏克蘭民間的士氣印象深刻,來自臺中的34歲Uber Eats外送員李丞霖(Lee Cheng-ling,譯音)說,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烏克蘭民衆的意志,這讓他對臺灣人感到擔憂,「他們非常團結」,他感覺臺灣人的團結比較像是做給國際看。
臺灣戰士們也向他國同僚說明臺灣的處境,陳廷偉說,當他向其他外國戰士表明來自臺灣時,大家都承諾,如果臺灣有需要,會來協助臺灣,「來自波蘭、美國、澳洲、巴西及烏克蘭的人全都告訴我,如果中國攻打臺灣,『我們會在臺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