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自主與選擇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一項由美國大學教授針對臺灣安全進行的長期民調發現,在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援烏的方式令臺灣民衆對國際現實更加清醒,大多數受訪者認爲萬一大陸攻臺,美國只會提供武器而不會出兵協防。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牛銘實主持的團隊從2002年開始進行《臺灣國安研究》調查,今年12月9日至14日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如果因爲臺灣宣佈獨立,大陸攻打臺灣」,美國將如何因應?結果選擇「只提供武器」者最多,有44.4%,其次爲「出兵援助」的19.3%;而「若臺灣維持現狀,不宣佈獨立,但大陸攻臺」,答案還是以「只提供武器」佔最大比例,爲34.7%,但認爲美國可能「出兵援助」者明顯增加到33.8%。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臺灣國安研究》前次在2020年10月的調查,當時顯示若臺灣不宣佈獨立,大陸攻臺,認爲美國會出兵協防的比例高達67.2%。俄烏之戰讓這個比例下降了幾近一半,顯示臺灣民衆對國際現實的更加清醒。
「現實」兩字,說文解字就是「現在的事實(或實力)」,而實力,比的就是大小強弱。
1945年,中國勝、日本敗,臺灣光復重歸中國。旋即國共內戰,國輸共贏,1949年中共在大陸建立新政權,國府退守臺灣,形成兩岸分治。自此以後,臺灣的處境或臺灣的自主與選擇經歷了三個階段。
自1949至1978年,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國際大形勢是冷戰,美蘇兩大陣營對抗,中國的小形勢是兩岸對峙,其時也,美國從意識形態及西太地緣戰略角度支持臺灣對抗大陸,但美國的首要敵人是蘇聯;老蔣猶有二戰餘威,臺灣有一定自主性,且臺方無論經濟或軍事實力均優於陸方。
當時北京通過密使曹聚仁等穿梭兩岸,當時中方提出相當優渥之條件,惜兩蔣囿於強烈反共情結未予接受,當然美方也可能不會支持,但如以美方後來尋求拉攏中國聯合對付蘇聯之戰略,兩岸當局如能洞察此等形勢,聯手與美方進行交換亦未嘗沒有可能,這一切當然都只是事後諸葛亮了。但無論如何,這應是臺灣最有自主能力的一次機會。
1979年中美建交進入第二階段,中美雙方都是爲了建交而建交,所以纔有「三公報」對臺灣問題的模糊妥協處理。由於中美綜合實力美勝於中,臺灣問題基本由美國掌控。然而隨着3、40年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終於導致了小兩岸(臺海)及大兩岸(西太平洋)的雙雙失衡,整個形勢的發展演變或可以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做一分界。
2012年習近平上臺之後是第三階段,這10年來,中美運勢,中升美降;兩岸運勢,陸升臺降,這樣的形勢及趨勢若繼續發展下去,長期以來一向由美國說了算、由美國掌控的局面,將會像鐘擺一樣,迅速地由美國擺向北京,臺灣的自主與選擇也將進一步下降縮窄,《臺灣國安研究》調查的數據,折射的正是此等現象的變化。(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