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校院與品保機構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實務

【文.池俊吉/高教評鑑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QAAHE)於6月10日至12日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辦理2024年國際論壇,今年度論壇是由羅馬尼亞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Romanian Agency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RACIS)主辦,會場地點在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tehnica Bucharest)。

本屆論壇主題爲「社會轉型:透過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實踐社會責任(Transforming Socie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Quality Assurance of Tertiary Education)」。爲期3天之2024 INQAAHE國際論壇吸引了將近150位與會者共襄盛舉,除羅馬尼亞本地之品保機構與大學外,國際參與者來自全球五大洲22個國家。

依據本次論壇主題,整個論壇活動規劃四個子議題以圓桌討論及設計思考實作兩種形式分別在6月10日至12日以論壇前工作坊及兩天論壇的方式來辦理,議題如下:

1. 促進公民參與(Fostering Civic Engagement)

2. 爲全民優質教育弭平落差(Bridging the Gap to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3. 設計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課程(Designing Curricula for Societal Impact)

4. 爲全齡學習者創造機會(Foster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 Ages)

高教評鑑中心參與的意涵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以下簡稱高教評鑑中心)在此次論壇申請辦理1場工作坊活動,對應「促進公民參與」的子議題,主題爲「從INQAAHE優良實務準則認可(GGP)到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之國際標準與準則(ISG)──高教評鑑中心如何將國際永續目標轉換爲國內高等教育機構的實際行動(From INQAAHE GGP to ISGs: How HEEACT Translates International Goals into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actical Actions)」。參與的重點在於分享臺灣的大學校院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品保機構促進大學重視SDGs的實務作法給國際參與者瞭解,透過小組討論,參與者也可以分享各自的經驗與成果,能從中獲得提供給大學校院發展SDGs的優良作法。

本文將重點置於聯合國SDGs的實踐,分享國際品保機構與組織評估各大學校院之方式以及臺灣大學校院及高教評鑑中心鏈結與推動SDGs的實務作法。

聯合國SDGs的發展與推動

爲因應全球社會、經濟與環境等挑戰,聯合國(United Nations)於2015年發佈《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希望透過17項SDGs,集結國際社會的力量,共同建構人類未來的永續發展(United Nations, 2024),在此全球發展藍圖中,SDG 4「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特別呼籲在2030年前爲所有人提供包容與公平的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並強調包容與公平是優質教育與學習之基礎(UNESCO, 2017a),透過教育領域各互動關係人的具體舉措,保障並促進所有人終身學習之機會。

在亞洲,「永續發展」的概念似乎已透過主動積極的促進與鼓勵措施,在校園內無形地制度化,這些措施讓大學校院願意積極發展來建立復原力(resilience)、加強環境的永續性和推動包容性來展現綠色校園、大學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教育成效。這些促進與鼓勵措施來自於政府獎補助經費、大學校院的影響力、永續發展排名以及品保組織的研究與指標引導促進。

國際評估大學校院鏈結SDGs的作法

目前國際上評估各大學校院辦學鏈結SDGs的作法以國際排名機構的評估指標爲主,本文將簡述其方式與呈現臺灣各大學校院2024年的排名表現。

一、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針對全球大學校院對實現永續及社會影響力的成果,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永續城市與社區、優質教育、性別平等等17項SDGs成果的評估,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採用大學校院自我評估的方式針對大學校院研究、管理、外展及教學四項指標來評估,簡述如下:

1. 研究:通過開展相關主題的研究來實現SDGs。

2. 管理:有效管理相關資源。

3. 外展:大學校院與當地、區域、國家和國際社會開展的工作。

4. 教學:確保所有校友都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運用SDGs的重要經驗。

THE(2024)於6月初發表的2024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2024年入榜的大學共有2,152所,涵蓋全球125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澳洲的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爲今年的全球榜首,臺灣共有51所大學上榜,排名在百大行列的有國立成功大學25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50名、國立臺灣大學55名以及東海大學100名4校。

二、QS世界大學永續發展排名

QS世界大學永續發展排名可以瞭解世界上哪些大學在社會和環境永續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其採用的方法包含多項量化表現衡量面向,包含:平等、知識交換、教育影響、就業力與機會及生活品質,旨在衡量機構應對全球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巨大挑戰的能力,全球近1,400所大學參與了排名。在2024年臺灣大學校院共有68所學校取得名次,10所學校排在500名內,名次最高的前三名爲國立臺灣大學(94名),其次是國立成功大學(131名),第三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320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Sustainability,2024)。

臺灣高等教育鏈結SDGs的支持系統

我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及教育部亦分別於2019年及2020年發佈《臺灣永續發展目標》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手冊-臺灣指南》,致力於社會、教育、經濟、科技、環境及政治等各層面上,推動臺灣永續發展之目標。在高等教育層面,聯合國SDG 4優質教育下的細項指標「SDG 4.3擁有平等機會獲取可負擔之技職及高等教育」(SDG 4.3 Equal access to affordable technical, vocational and higher education),希望能在2030年以前,確保所有的男女都有公平、負擔得起、高品質的技術、職業與高等教育的受教機會。《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手冊-臺灣指南》則是針對聯合國SDG4因應臺灣教育微調爲「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政策目標是希冀通過將永續發展目標融入大學校院的學習、教學和研究,培養學生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意識及提高大學治理的長期價值和永續性,成爲社會變革的引擎。並依據UNESCO(2017b)《教育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學習目標》研擬專題與學習方法及方式示例。摘錄與高等教育相關之專題與學習方法如表一。

除了學習目標的確立,支持系統也必須到位,高等教育永續發展的互動關係人(stakeholders)包括政府、大學校院、品保機構與產企業、社區居民等對永續發展的認知與投入,以臺灣政府而言,已經在2017年起補助大學USR計劃,2018年起在大學深耕(SPROUT)計劃中融入SDGs的元素與項目要求以協助學校永續發展,各校需針對專業領域、研發創新、產業與社會連結、人才培育與創新、學校治理提出「發展學校優勢、呼應SDGs精神」之核心論述,規劃校級計劃願景與目標,四大面嚮應基於發展學校特色提出具體策略,並強調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以面對未來世界,各面向對應之學生關鍵能力或推動重點如下:

一、教學創新精進

引導學校調整校內課程開設,朝強化學生資訊科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跨領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國際移動能力、社會參與能力與通識人文能力之方向發展。

二、提升高教公共性

聚焦提供積極性的公平受教機會與資源,引導大學落實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積極性任務。

三、善盡社會責任

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使校園與社區成爲專業實踐、道德投入及關懷參與的場域,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並建立公民意識,進而成爲展現利他行爲的世界公民。

四、產學合作連結

針對我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深化產學合作機制,並強調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精神,在教學上結合真實情境協助學生整合學習過程所養成之知識與技能,進而培養問題解決、系統思考與協調合作等能力(教育部,2023)。

高教評鑑中心鏈結國際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趨勢

高教評鑑中心一直以來皆關心國際品保之動向與趨勢,2007年起即參與最具有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國際網絡(INQAAHE)之各項論壇與研討會,並於2020年通過其「優良實務準則」(Guidelines of Good Practice, GGP)5年認證,當時爲亞洲唯一被認證且在效期內的品保機構。隨着高等教育環境的改變,INQAAHE認證品保機構的重點從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轉移到多元參與(engagement)與不同教育模式(diverse mode)的重視。這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倡議,高等教育應朝向多元化、包容性與公平性發展。由此,高教評鑑中心在2023年啓動的校務評鑑之項目指標及其內涵中加入這些高等教育的核心價值如公平受教機會、績效責任和大學社會責任等,檢視學校推動情形及其成效,詳如表二。

臺灣大學校院融入SDGs的推動成效

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大學校院多能依據自己的校務發展計劃與發展特色,展現大學社會責任與對大學教育永續發展的努力,除了在THE和QS國際大學影響力與永續發展排名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外,綜整臺灣大學校院推動SDGs的優良實務可以發現下列關鍵作法提供學校參考:

1. 能結合校務發展計劃主動申請政府獎補助。

2. 計劃能結合學校地理環境、資源與特色。

3. 能成立專責推動單位與配置人員。

4. 能結合課程、研究與服務作爲並鼓勵學生參與。

5. 能與社區、產企業合作並能有信賴關係。

6. 能有具體可展現之改變成效。

綜上所述,大學校院必須展現其專業能力與師生的積極投入及發展出與社區共生共榮的協作方式,協助所屬社區突破現有困境,才能獲得社區或地方人士的支持與展現成效。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針對埔里在地特色農業產作物茭白筍進行節電農業示範區域計劃爲例,政府補助對農友而言是以「參與式」預算來進行的獎勵金來發放,暨南國際大學扮演的角色是以專業技術輔導在地,對於經費運用均交由農友及縣府窗口,既是中立的協助雙方媒合,又可提升在地大學與社區間的共融感,故利害關係人能夠認同大學對於在地的情誼及實質的協助模式。此舉打破過往大學僅是以活動參與,以及座談會形式來協助在地的框架,倘若未來學校能協助農友找出另一綠色商業模式,並投入此模式來經營,應可讓成效更爲彰顯(武東星等,2022)。

INQAAHE論壇於2024年6月12日圓滿閉幕,在五大洲22個國家的150多名參與者的熱烈響應下,與會者都能認同在這個高等教育急遽變遷的時代,透過大學校院與品保機構的協助來實踐聯合國SDGs是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緩的,而且必須獲得政府、產企業、居民的共識與協力推動,才能讓聯合國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有達成的機會。

◎參考資料

武東星、陳谷泛、楊智其、郭明裕、蔡勇斌、林松柏(2022)。永續環境推動與教學實踐:暨大推動大學社會責任之經驗分享。評鑑雙月刊,95,9-14。

教育部(2023,11月14日)。高教深耕計劃基本資料。https://sprout.moe.edu.tw/zh-tw/docdata.aspx?fid=66&id=32

THE. (2024). Top universities pursu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2024.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impactrankings

QS World 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Rankings(2024). Taiwan 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rankings list.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sustainability-ranking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2017a). A Guide for ensuring inclusion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48254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2017b).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learning objectives. UNESCO, Pari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2024). Celebrating inclusion in education: 30th anniversary of Salamanca statement. 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celebrating-inclusion-education-30th-anniversary-salamanca-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