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招標強制限速 鐵道學會:積習不改買新設備也是枉然

普悠瑪事故距今已快一個月。(報系資料照)

臺鐵普悠瑪事故已過近一個月,交通部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未來普悠瑪、太魯閣等列車關閉ATP後,將啓用強制限速,預計明年4月招標、年底上路。然而鐵道學會指出,限速裝置仍無法防範如2007年的大里號誌的冒進事故,批評臺鐵內部腐敗風氣不變,買再多新設備都是枉然。

交通部長吳宏謀表示,普悠瑪全部列車的ATP都已完成連結,另外也更換了9臺主風泵與8箇中空絲膜除溼機,18組普悠瑪列車皆正常運轉,將持續進行穩定性測試。

臺鐵局長張政源表示,未來ATP關閉後,列車將強制降速,預計明年4月招標、年底上路,雙人乘務在強制限速系統上線以前,都會持續施行。對此,臺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批評,臺鐵仍瀰漫難改的積習,積習不變,買再多新設備都是枉然。

鐵道學會指出,臺鐵在裝設新設備前,應檢視是否可以防範曾發生的所有事故。然而即使裝設限速裝置,仍無法完全防範2007年因關閉ATP,導致兩臺列車對撞的大里事故。鐵道學會批評,臺鐵的改善只是表面功夫,沒有紀律的鐵路營運業者,買新的設備也沒有意義,紀律纔是鐵路營運安全的基石。

鐵道學會表示,普悠瑪事故發生後,臺鐵日前在松山站又發生一起自強號在車門開啓情況仍未宜列車的事故,此種錯誤對於市區公車都屬重點違規,捷運、高鐵更不可能發生,然而臺鐵不僅發生,事後仍持續尋找理由迴避,「代表臺鐵痛定思痛檢討的,只有會議桌上的筆、麥克風前的嘴」。

鐵道學會指出,臺鐵史上的重大事故幾乎都牽涉到人工操作肇事,明顯是因爲臺鐵總以爲買來的新設備是無敵鐵金剛,對採購前的檢視、使用後的維修、替代性零件的開發等都不夠重視,待事故發生後,再相互推託卸責,或主張採購的人早已退休。臺鐵在運務、工務、機務、電務四大派系的糾葛下,難以脫離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