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音樂製作人:歌聲牽動兩岸情

(原標題:臺青音樂製作人:歌聲牽動兩岸情)

中新社台州1月4日電 題:臺青音樂製作人:歌聲牽動兩岸情

作者 傅飛揚

作詞、作曲、編曲……新年伊始,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Z世代”臺青、音樂製作人王念窶忙着創作新歌,“很多時候我一坐下來工作就是五六個小時,最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2016年,王念窶跟隨父親的腳步,從臺北前往上海發展演藝事業。隨後,他因爲音樂與一名天台姑娘結緣,並於2019年“紮根”當地。

“對我的音樂事業來說,無論是臺北街頭隆隆的機車聲,還是上海林立的高樓大廈,都不如天台這座靜謐的寶藏小城。”王念窶坦言,天台生活節奏慢、自然環境好、文化底蘊深,爲他帶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濟公》《天台吟》《和合仙瀑》……打開王念窶在某互聯網音樂平臺的原創歌單,其中不少作品與天台濟公文化、和合文化等相關。

2024年8月,王念窶參加天台舉行的歌唱大賽。受訪者供圖

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濟公故里。王念窶說,自己小時候就聽長輩講過濟公的故事,濟公行俠仗義的勇氣、笑看人生的豁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臺灣人,值得用歌聲記錄下來、傳播出去。

“聽我道,別糾結,人生路,自己走,管他人笑我多瘋癲;帽子破,袈裟破,可我做的善事多;今日修,前世修,酒肉穿腸過……”王念窶表示,音樂是文化的載體,他的原創歌曲《濟公》不僅受到兩岸濟公文化愛好者的喜愛,還讓一些年輕網友第一次認識天台、認識濟公文化。

時光飛逝,今年是王念窶來到天台的第6年。偶然間,他口中會蹦出幾句地道的天台方言,麥餅、餃餅筒等地方特色美食和天台山、國清寺等景點成了他音樂創作中的重要元素。

在王念窶心目中,天台早已是他的第二故鄉,這裡不僅有美滿的愛情、深厚的友誼,還有事業發展的廣闊機遇。

“臺灣的音樂市場相對飽和,而大陸留給年輕音樂製作人的成長空間還很大。”王念窶介紹說,目前他在大陸擁有一定的客戶基礎,每年能接到十首歌左右的訂單,單價可達數萬元人民幣。

看見自己的作品逐漸被大陸音樂市場認可,王念窶意識到,作爲來自臺灣的音樂製作人,他可以通過音樂架起民心溝通的橋樑,讓歌聲連接兩岸情誼。

“我每次創作和大陸有關的新歌,都會轉給臺灣的親朋好友,也有臺灣網友聽了我的歌以後想來天台旅遊,讓我推薦景點。”王念窶打趣道,他創作的《天台吟》就是一份完整的旅遊攻略,希望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能來大陸走走看看,讓歌詞裡的美照進現實。

新年新氣象,談及2025年的小目標,王念窶表示,他準備結合古箏、二胡、琵琶等中國傳統樂器,創作一首與天台文化相關的民謠歌曲,“就像趙雷的《成都》那樣,讓我喜愛的城市被更多人看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