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移除綠鬣蜥拿獎金 成效待觀察
臺南是綠鬣蜥出沒的熱區,明年目標移除2萬隻。(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外來種綠鬣蜥「氾濫成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日前邀地方政府開會擬訂新的移除作法,最受矚目項目包含人人皆可加入「獵龍」行列、獎勵制度全國一致。臺南是綠鬣蜥出沒熱區,明年目標移除2萬隻;惟上看近千萬元的獎勵金大餅,能否吸引更多人投入?相關人士認爲仍待觀察,學者指出,想看到明顯成效,恐得花3到5年。
綠鬣蜥族羣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啃食農作物,讓農民很頭痛,過去各縣市移除作法及獎勵金不一,以臺南爲例,採招標委託廠商移除,全市今年已捕獲1萬754只。林保署上週宣佈新的獎勵措施,委託廠商移除因含後續屍體處理費用,給予較高單價,成蜥(吻肛長含30公分以上)每隻500元、未達30公分每隻200元;完成受訓參與移除的民衆,給予成蜥每隻250元、未達30公分每隻100元。
臺南移除獎勵金每隻100至500元不等,整年獎勵金達200萬至1000萬元。不少農友直說,勢必能鼓勵更多人投入,但擔心衍生亂象,例如可能有不肖人士繁殖綠鬣蜥來賺錢等。
不過,熟悉綠鬣蜥移除作業的人士表示,捕捉綠鬣蜥「沒想像中簡單」,其出沒地經常是河流等水系區域或偏僻樹林,爲了區區幾百元「上山下海」,對一般人誘因不大。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陳宣汶認爲,民衆如有「保育本土物種」認知,願意參與移除,固然是好,但既然要參與,也須受過適當訓練,除保護自己也讓移除工作有效率。陳宣汶提到,過去在綠鬣蜥移除工作上,許多人的工具並不恰當,往往造成綠鬣蜥受傷卻不會死亡,且一旦受驚擾,警覺性變高,下次要抓就不容易;另外,移除時如何儘量減少動物痛苦時間,民衆在執行前也須經過適當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