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貿易諮商 別失了國格
(示意圖/達志影像)
千呼萬喚之下,「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終於在本月8日開始,於紐約實體展開諮商;這是臺灣的大事、也是好事,但也要提醒政府,要讓它成爲臺灣突破經貿封鎖的里程碑,別反成了喪權辱國的歷史標記。
這個「貿易倡議」雖沒有「自由貿易協定」名稱,但以公佈的11個議題來看,都是先進國家近來在FTA諮商中重視的議題,所以外界多以「準自由貿易協定」稱之。可以說,臺美兩造已經爲未來的「臺美自由貿易協定」跨出了困難的一步,對國人稍微有了交代──特別是在國人早已付出「吃萊豬」代價,心理上難以諒解政府「無能」之下。
從我方出席團隊,洋洋灑灑包括了財政部、法務部、國發會、經濟部、駐美代表處、相關業務主管官員,而美方是由掌握貿易諮商權柄的貿易代表署(USTR)參與,可以看出它的確是個正式的貿易協定諮商。只不過,傳統FTA中最重要的貨品關稅減讓和服務市場開放兩大「貨貿」和「服貿」主體,並未涵蓋在諮商範圍內。這充分顯示,這兩個最重要且敏感的部分,已被安排到後續部分,以避免一開始就可能產生談判窒礙,或難以對其他有意願和美國簽署貿易協定的友邦交代,採取了「先易後難」的方式進行。
但這些先行議題考量臺美彼此經濟發展和法制規範程度,其實都是美國已有充分建置、我方須付出較大「成本」的議題。若關稅減讓遲遲沒有進度,但卻談出一堆臺灣企業必然衍生大量成本的承諾,必會遭到國內質疑,甚至羣起反對「黑箱談判」。以美方向來在各種國際諮商中都相當強勢的傳統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只是存在,而且是非常可能的。
特別是審視蔡政府團隊,近年來各項對美經貿諮商,都可以看出一味投合美國需求的斧鑿,極少看到由我方提出,可能由我獲利較多的議題。這種近乎卑躬屈膝的迎合態度,極可能將本次貿易諮商,從原來應是「互惠雙贏」的狀況,導入一種「喪權辱國」的後果;蔡政府團隊必須戒慎恐懼,以免在執政黨目前選情不太樂觀之下,進一步爲後年總統大選,加疊上「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要避免這種惡劣結果,就是要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和「最好的準備」,才能在談判中根據客觀事實和充分資料,在各種議題上據理力爭、不輕言退讓。觀諸我國過去諮商談判,可以看出因準備不足或態度不對,談回來的結果頗多令人扼腕之處。然而,從蔡政府一上任就信誓旦旦、加入CPTPP琅琅上口,到頭來竟是在北京提出申請後,才倉皇提出申請的往事看來,實在無法對這個政府懷有太大信心。
但臺灣前途必須由大家共同承受,因此還是希望本此諮商「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蔡政府談判團隊必須不失國格,談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協定。(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