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工程師放棄經理人職位轉當網紅 不到2個月線上課程狂銷400萬

瓦基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攝影/駱裕隆)

有人放棄正職轉當網紅,早就不是新聞。但,如果放棄的是臺積電主管職呢?

10月10日,在網路上以閱讀心得與音頻節目小有名氣的部落客瓦基(本名莊勝翔),宣佈辭去在臺積電的經理人職位,轉當全職創作者。

跌破衆人眼鏡的同時,他證明自己有底氣跟護國神山說掰掰,短短不到2個月,他的線上課程已吸引超過2千5百人報名、狂銷超過4百萬元!

要知道,瓦基開始寫部落格,不過是2年半前的事,而他能迅速在動念離職時,就快速推出暴紅課程產品,背後正代表着,創作者經濟、知識型網紅的產業鏈正越來越成熟,所需的工具越來越普及好用。換言之,每個人都有新機會。

現年30多歲的瓦基是機械工程背景,碩士畢業後就進入臺積電工作,是典型要輪班、on call且工時長的竹科工程師。服務10年後,已是個領軍10人團隊的小主管。

每週發文再加兩則音頻

投入才兩年,粉絲逾六萬人

一開始,瓦基只在網路平臺上零星發表讀書心得,之後他用方便的架站軟體、外掛服務與雲端主機代管服務,自己架設部落格,於2019年5月正式開張,開始了每週至少1篇文章的部落客生涯。2020年9月,看到Podcast收聽習慣起飛,他也開始每週錄製2則音頻節目。

如今,他談書的音頻節目長踞臺灣Podcast總排行前30名,還一度登上好幾周冠軍;臉書粉絲已經超過6萬人,電子報有上萬人訂閱,部落格更累計超過2百多萬次瀏覽。

「下班後每天花2個小時,假日只要沒在運動就是在讀書、寫部落格和錄音。」他說,每週騰出至少10個小時經營自己的微型自媒體。只要架起動圈式麥克風,連上專用線材與錄音介面,一臺筆電,就可以隨時隨地錄起來。

創作的紀律、方便的工具,讓他只花2年多就養出龐大鐵粉。而能迅速將知識變現、成爲全職創作者,得到時間與薪資的自由,他說,創作者產業鏈的協助,是一大主因。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是瓦基的課程製作人,「大家很好奇,瓦基怎麼能在臺積電上班,下班還可以看那麼多書、寫文章。」他說,課程設計就是從瓦基做得特別好的部分出發,把模式跟系統尋找出來,企畫成可學習的心法。

例如,如何把觀念輸出寫成文章?將瓦基常用的做法歸納成萬能、黃金圈、清單等5種框架,以此畫出文章結構。如何在超載的資訊中提煉重點?瓦基運用心智圖,將重點畫成樹狀結構,能同時用於寫文章與錄節目,做多樣產出。

生鮮時書是家專注於閱讀領域的小型新創,並沒有自己的線上課程平臺,所以將瓦基課程上架到PressPlay(簡稱PPA)。擁有不少自制課程的PPA,也藉此開始垂直分工,與外部製作公司聯手。

整合自制課程到收費機制

斜槓變專職,門檻變低

當生態系成型,瓦基自己用部落格經營鐵粉的同時,也能在生鮮時書協助下快速整合想法、產出課程,還能透過PPA平臺與其一年數千萬元的行銷預算圈新粉。他也採用知名的創作者工具,例如近年快速崛起的Gumroad內容銷售平臺,讓鐵粉小額贊助。

劉俊佑分析,以前創作者要製作、銷售課程,1個人做太累,要很「頭部」的人才有機會開課。現在因爲垂直分工讓生態系變得越來越完整,進入門檻變低,能變現的知識型網紅更多,而有能力的創作者也能賺得更多的報酬。「目前跟我們合作的,今年有3個都離職。」他笑說,講師們就是看到新的生涯發展可能性,而不再戀棧原本飯碗。

他觀察,這正是創作者經濟成爲全球熱潮的原因。

事實上,據CBInsights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創投業投資在內容銷售、電子報發送、影音課程、創作編輯工具等創作者經濟的金額,已來到13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近3倍。根據The Information估計,全年募資將可達50億美元。

但可別以爲自己不是網紅、沒打算當自由工作者,這趨勢就跟你沒關係。「創作者這個字,屬於每一個人。以前說你是什麼專家,未來就說你是什麼方面的創作者。」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說,以前上學是老師告訴你答案,現在答案網路上都查得到,關鍵是能找到答案,並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經濟學人》雜誌在年度預測專刊,將創作者經濟列爲重點工作趨勢,《時代》雜誌也專文描述「訂閱我吧!」正形塑未來工作樣貌。就像瓦基因爲愛看書,成爲閱讀應用的創作者。各行各業好手可思考,如何藉由益發成熟的創作者生態系,打造新職涯。

商業週刊17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