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被逼…只能吞下「最慘一條路」?半導體分析師不忍了:公然搶劫
川普政府逼迫臺積電與英特爾合資成立公司。(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政府施壓促成臺積電與英特爾組建合資企業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外媒進一步揭露,臺積電對於接手英特爾美國晶圓廠抱持着開放態度。然而,半導體分析師忍不住吐槽:「這是胡蘿蔔或棍子,還是公然搶劫?」
據美國財經媒體於週五(14 日) 報導,臺積電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美國廠控股權,這是應美國川普政府要求而評估。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團隊近期與臺積電高層會面時提出了這項交易構想,而臺積電方面對此持開放態度。
電子時報此前報導,美國爲了重振「美國製造」遠大目標,並搶救英特爾,向臺積電提出了三項方案:一、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廠;二、美國政府與臺積電等多家大廠合資入股英特爾製造業務,其中包括臺積電同時技術入股;三、由英特爾承接臺積電在美客戶後續封裝訂單。
據 MrketWatch 報導,伯恩斯坦(Bernstein)知名半導體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在提供客戶的最新報告中指出,英特爾與臺積電組建合資企業,還包含臺積電向英特爾移轉技術,根本不合理。
羅斯根認爲,除非條件極爲有利,否則難以理解臺積電爲何願意授權其製程技術和知識產權給潛在競爭對手。他也質疑,倘若此事成真,英特爾需要支付的技術移轉費用將是天價。
他提到,如果英特爾下一代18A製程真如聲稱的那麼健全,「爲何需要思考去標淮化臺積電的製程產品?」
「英特爾已淪爲白宮政治棋子」,羅斯根說道,「我們無法得知川普政府可能考慮提供什麼好處或祭出什麼威脅,以換取臺積電的慷慨。這是胡蘿蔔或棍子,還是公然搶劫?」
臺灣始終是美國堅定的盟友,任何這樣的操縱都可能會造成廣泛影響。羅斯根強調,公然迫使他們「放棄」國家半導體巨頭,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會危及美國作爲可靠盟友的聲譽。
羅斯根建議,「美國製造」的最佳解決方案是鼓勵臺積電在美國開展更多製造業務,「這也比試圖拯救英特爾的風險要小得多。」他維持英特爾市場評級爲持有,目標價爲25美元,而臺積電評級爲優於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