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情勢促臺美日組半導體鐵三角 歐盟動向待觀察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本週旋風式訪臺,讓臺灣成爲世界焦點,也使得臺灣半導體產業地位受到全球關注。

●劉德音罕見提及政治戰爭議題 受訪時機敏感

裴洛西啓動這次亞洲行前,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視訊訪問,難得談及政治議題,表示戰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是輸家,沒有國家能以武力控制檯積電。

劉德音並強調,不論臺灣跟中國的關係是什麼,臺灣就是臺灣,他並希望各國不要因爲臺灣和中國很接近,就歧視臺灣。

對於劉德音罕見的談話,外界揣測,意味着地緣政治變化已確實影響到半導體產業的整體規劃與展望,而劉德音的談話,主要是向中國喊話,同時希望化解國際世界的憂慮。

裴洛西2日率團抵臺訪問,當晚即傳出裴洛西將於3日早上與臺積電高層視訊會議,華盛頓郵報更進一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裴洛西將會晤劉德音,表明晶片對美國經濟和國安的重要。臺積電則對於種種傳言一直維持低調態度,不予迴應。

●裴洛西與劉德音是否會談 成爲訪臺焦點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裴洛西3日上午拜訪立法院後受訪表示,裴洛西跟劉德音談到晶片問題,有美國衆議員會談中特別提到在晶片法案上做很多努力,此法案對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影響與重要性。

總統蔡英文3日下午透過臉書發佈多張午宴會場照片,提到邀請老朋友Morris(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起和裴洛西共進午餐,傑出的企業家劉德音、和碩副董事長程建中也都在現場,大家對臺美各領域的深化合作,彼此交換了意見。在此之後,臺積電才發佈聲明說明。

臺積電表示,劉德音並未與裴洛西進行視訊會議,且無單獨密會裴洛西一事,與張忠謀一同受邀參加午宴。不過,劉德音是否與裴洛西談及晶片法案議題,午宴又談論了些什麼,至今仍引發諸多揣測與討論,顯見臺美雙方半導體產業合作備受矚目。

裴洛西離臺後,中國在臺灣周邊展開實彈軍演,臺海緊張局勢升溫,不僅多家外籍航空取消飛往臺灣航班,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更於5日親自出面召開記者會,宣佈捐出新臺幣30億元,協助加強國防,盼用於反制中共對臺認知作戰等活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臺海局勢緊張確實可能爲臺灣產業發展添增變數,部分外商不排除會因而感到擔心,在臺灣的投資或未來擴產計劃可能轉趨觀望。

●臺海局勢緊張 牽動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

楊瑞臨研判,臺海局勢緊張可能牽動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預期美國應該會加大對中國的管制力道,美國、日本與臺灣的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歐盟應會與中國保持更大的距離,不過未來與臺灣的關係發展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臺灣應多互動、溝通。

美中科技戰開打多年,至今持續不斷升溫,美方近期接連傳出計劃擴大圍堵中國,不僅將把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自原先的10奈米以下製程,擴大至14奈米以下;管制對象也從晶圓代工廠,擴及記憶體廠。

此外,美國還準備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納入管制項目。由於EDA軟體是晶片設計的關鍵工具,一旦美國實施禁令,中國晶片設計業勢必會遭受嚴重衝擊。

●聯盟抗中 美擴大管制及在地化生產雙管齊下

美國一方面壓制中國半導體發展,另方面提出「晶片法案」,將爲半導體生產挹注520億美元補貼,併爲投資晶片廠提供價值24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推動美國半導體在地化生產。美國總統拜登預計8月9日將法案簽署爲法律。

爲加強對中國的競爭,美國不僅在晶片法案附加條款,要求接受補助的廠商未來10年不得前往中國擴大生產比28奈米制程先進的晶片;美國對中國的相關管制,也適用於外商在中國建置的半導體廠。

此外,美國並計劃邀集臺灣、日本及韓國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預計8月底召開工作會議。裴洛西這次亞洲行,接連拜訪臺灣、韓國及日本,凝聚友邦合作團結的意義重大。

●美國擬藉晶片法案 在半導體領域扮演領頭羊

楊瑞臨對中央社記者說,除了去中化,晶片法案是美國未來在下世代半導體領域重新扮演領頭羊重要的開始。任何科技研發要有重要的廠商,將研發成果落地,且能以低成本大量生產。

楊瑞臨表示,英特爾(Intel)是美國目前最強的半導體廠,但美國若要仰賴英特爾的製造,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勢必「跛腳」。美國應該體認到亞洲半導體廠夥伴的重要性,推動晶片聯盟,就是爲了要仰賴臺灣、日本與韓國在半導體制造、材料、設備及零組件等力量。

日本日前傳出,年底前將與美國在日本合作開設一座專攻2奈米半導體晶片的聯合研發中心,目標在2025年以前開始在日本量產。楊瑞臨說,美國與日本結盟態勢明確;此外,美國也不會堅持一定要美國製造。

外界憂心美國與日本合作2奈米晶片研發,恐威脅臺積電在半導體制造技術領導地位。楊瑞臨認爲,「外界過慮了」,臺積電在美國與日本皆有投資設廠,並在日本設立3D IC研發中心,預期臺灣、美國與日本將是下世代半導體的鐵三角,將會有明確分工,共創共榮。

韓國目前雖然希望加入美國號召的晶片聯盟,不過又不願放棄最大的中國市場。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統計,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2021年記憶體晶片出口額690億美元,中國佔了48%。

●美日臺成下世代半導體鐵三角 韓國陷左右爲難

楊瑞臨表示,韓國未來能否持續在美國與中國兩大陣營左右逢源,還是要面臨「選邊站」的抉擇,美國及中國的態度相當關鍵。

楊瑞臨說,中國在美國的層層管制封鎖下,仍會持續發展半導體產業,只是光靠中芯,將會面臨重重困難,因此極力拉攏韓國,反對韓國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聯盟,未來發展有待追蹤觀察。

隨着世界各國紛紛將晶片視爲戰略物資,爭相補助半導體產業,掀起一波晶圓廠搶建熱潮,2020年到2024年全球新建晶圓廠將高達92座。楊瑞臨表示,臺灣是半導體制造強國,預期歐美整合元件製造(IDM)廠未來投資可能縮手,增加委由臺積電代工。

除美國推出晶片法案外,中國持續朝自給自主目標推進,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估計,到2024年底,中國將建造31座大型晶圓廠,擴張速度居全球之冠。

歐盟計劃提撥430億歐元,促進歐洲半導體產業發展,期望在2030年前,將全球半導體產值佔比從現在的10%,倍增提高爲20%。

日本也啓動「半導體產業復興執行計劃」,計劃分3階段推動,包括對臺積電熊本廠最高補助4760億日圓,目標在2030年將日本企業的半導體營收,提高爲2020年的3倍水準,約13兆日圓。

印度繼去年底祭出100億美元設廠獎勵方案後,又計劃斥資300億美元,投入改革科技產業,建立完整晶片供應鏈,目標生產65奈米到28奈米晶片。

據英國「經濟學人」估計,2020年及2021年全球共有34座新晶圓廠動工,2022年至2024年還將有58座新廠動工,將使全球晶片產能增加約40%。「經濟學人」示警,晶片業恐陷超大型破滅。

●積極擴充晶圓廠 IDM廠將出現資本支出下修潮

楊瑞臨則抱持不同看法,他表示,許多半導體廠的資本支出計劃是基於2021年下游客戶重複下單情況所做的規劃,是比較樂觀、大膽的規劃。

據觀察,歐洲業者到美國設廠,或是美國業者到歐洲設廠,還是歐、美廠商到新加坡設廠,多數着眼於政府補助,楊瑞臨說,臺灣是目前少數對半導體業沒有太大補助的國家。

楊瑞臨指出,恩智浦(NXP)在美國德州的擴產計劃,基本上就是要爭取美國補助;如果沒有補助,NXP德州廠就不會擴產,可能選擇赴新加坡擴產,這也是基於補助考量。若新加坡補助不到位或生態系不完備,NXP可能將委外至亞洲代工廠。

楊瑞臨說,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很清楚證明臺灣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競爭力是全球數一數二,其他國家的半導體廠如果沒有政府補助,將不具國際競爭力。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表示,臺積電早在25年前就在美國奧勒岡州設廠,在經過營運效能改善,這廠能夠獲利;但同樣的產品,奧勒岡廠的成本比起臺灣廠高出50%,因此沒有擴大規模。美國擁有最佳的設計能力,但在製造方面,單位成本高,恐難以在世界市場競爭。

楊瑞臨認爲,勞工是臺灣半導體制造業能夠在全球脫穎而出的關鍵。他說,全世界影響供應鏈正常運作的最主要變因就是勞工。歐、美勞工「公私分明」,下班就要回家、不加班,也無法緊急召回工程師處理問題。

基於經濟景氣存在隱憂,楊瑞臨預期,歐美國家在產業政策、戰略方面都可能會修正因應,美國在這次晶片法案補助520億美元后,未來是否再有新補助,恐難以期待,歐洲補助金額也不排除可能調整。

楊瑞臨預期,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中,將有很多半導體廠開始下修資本支出規劃,當中又以歐美的IDM廠爲主。IDM廠可能提高委外代工比重,將原本要自行建廠生產的產品,交由代工廠生產。

楊瑞臨看好,臺積電可望受惠IDM廠擴大委外代工效益,預期臺積電資本支出應不會調降。他指出,中國半導體廠擴產向來不是因應國際政經景氣,只爲了「練兵」及支應國內需求,中芯等中國業者也不會砍資本支出。

對半導體產業前景,楊瑞臨並不悲觀。他指出,疫情激發臨時需求急速暴增,造成2020年、2021年晶片供應不足,如今通膨升高,開始進行修正,預期在經過良性修正後,半導體市場將可逐步迴歸健康。

●衝刺發展半導體 人才短缺成全球性問題

隨着各國衝刺半導體產業,加劇人才短缺問題。楊瑞臨說,全世界都在搶人才,無論是國家面或企業面都在搶人才。相較於IC設計領域,很多價值活動已轉到線上,從業人員比較沒有地理限制,半導體制造業則有廠房座落地點的限制。

楊瑞臨表示,臺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確實可能面臨文化方面的問題,成本也會比較高,不過問題會迎刃而解,臺積電美國廠遲早會有足夠的人,並開始營運。

楊瑞臨說,與臺積電未來長遠發展相關的是下世代製程相關的研發類人才,很多是探索性的研發,需要很有創意的人才。

除了臺灣重要工科、理科學校需要不斷提升能量,楊瑞臨表示,部分適合研發的人才一念完碩士就投入就業市場,相當可惜;應有好的機制,提供更大誘因,吸引化學、物理、材料、電機等相關人才,繼續深造念博士。

楊瑞臨說,臺積電美國設廠除可就近服務當地客戶,開創更多商機外,還有利於延攬當地設計、設備、檢測等半導體人才,提升研發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