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數學系教授王金龍獲選中研院士 堅持作育英才應以身作則

臺大數學系教授王金龍研究專長包括代數幾何、微分幾何以及量子幾何學,7月獲選爲中研院院士。(王金龍提供)

中央研究院於7月公佈新科院士名單,其中臺大數學系王金龍教授獲選爲數理科學組院士。王金龍不僅曾榮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晨興數學獎銀獎,研究專長包括代數幾何、微分幾何以及量子幾何學,除了令人敬佩的學術成就,他在教育領域的不懈努力也受到各界肯定。

王金龍教授回憶起自己的學習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他表示國中時期學習英語時,當時因不會KK音標,一直用注音標註英語發音,以致英文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然而在英文老師的持續鼓勵與支持下,幫他逐漸找回學習的信心與樂趣,在不到半年就成爲全校英語聽說讀寫最佳的學生,後來他更以全額獎學金完成美國哈佛大學數學博士學位。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他對教育的看法,也成爲他後來教育理念的基石。

王金龍教授認爲協助學生探索自我、發掘潛能特別重要,只有支持學生最有興趣的事,才能真正走得遠。(王金龍提供)

王金龍教授強調教育者應以身作則,並以正向、鼓勵的方式支持學生的興趣發展。他認爲,家長與教師不應以主觀的標準爲孩子規劃未來,或爲學生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事。而是應該幫助他們發掘自身的興趣與潛能。只有在這樣的支持下,學生才能在學習與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現在108課綱的基礎理念強調適材適性,依每個人的天賦爲主,因此王金龍教授認爲協助學生探索自我、發掘潛能特別重要,因此他連續兩年與旭聯教育科技集團合作,在「樂學網」及「思達創旭」舉辦核心素養公益線上講座,講座題目涵蓋「無所不在的數學樂趣與應用」以及「不斷探索根源的實證精神」。通過這些講座,他希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加強他們的實證精神,爲有志學習的孩子帶來更多啓發。

王金龍教授認爲現在臺灣已經能提供學生很好的學習資源,應該爲學生提供連續的成長道路,圖爲法國學生與王金龍交流。(王金龍提供)

王金龍教授指出,「作育英才須要以身作則」。他認爲,很多西方國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無法直接移植到臺灣,因爲在美國、英國或德國的人兩三百年來研究的都是他們近代的發展和大師的模範,因此他們很瞭解在養成和成功過程會經歷什麼。臺灣在過去常將優秀學生送往國外一流大學進修,但王金龍教授認爲這個階段已經結束。他強調,臺灣已經能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資源,但在教育過程中,缺乏的是學習典範與引導。

王金龍教授強調教育者不僅要爲學生的成長指引方向,臺灣的教育應該爲學生提供連續的成長道路,從啓蒙到專業發展,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有相應的資源與支持。這樣的教育環境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學術上取得成功,更能讓他們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具備創新的能力。他提出教育和培養人才應該像產業一樣,形成連續的供應鏈。如果能讓學生理解一件事是怎麼成功的,並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提供連續的、足夠的資源,並將成功經驗傳承給學生,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中研院院士由現任院士連署提名,或大學、研究機關主動提名,經由院士組成的「選舉籌備委員會」審查資格,再經全體院士綜合審查後投票選出,不只爲終身名譽職,也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王金龍表示除了通過研究持續提升學術專業,也將持續協助更多學生探索與實踐,爲培養下一代優秀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