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畢典…諾貝爾獎得主勉「保持好奇心」 陳文章:RQ比IQ、EQ更重要
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本庶佑,2018年獲諾貝爾生醫獎,今以預錄影片向畢業生髮表演說。圖/臺大提供
國立臺灣大學今舉行112學年度畢業典禮,邀請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本庶佑演說。他勉勵學生,「好奇心」是事物的根本,當年特別留意到PD-1蛋白質部分特徵,當團隊想放棄時進而決定再鑽研,後續才以此迎來癌症治療的重大發現。他鼓勵學生,帶着探索未知的保持好奇心,勇敢邁向未來。
今年4月由校長陳文章率團赴日本,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予本庶佑,也是臺大第一次將名譽博士學位授予日本國籍者。本庶佑於治療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及活化誘導性胞苷脫氨酶(AID)的成就,爲癌症免疫療法原理做出重大貢獻,於2018年獲諾貝爾生醫獎,由於年事已高,今以預錄影片向畢業生髮表演說。
本庶佑於致詞時表示,「在座各位多數都將成爲臺灣這個國家的領導者,將精進所學、知識貢獻予你們的國家。依我的經驗,我認爲『好奇心』是一切的根本,如果將一切事物視爲理所當然,則將失去所有好奇心」。
本庶佑說,好奇心始於懷疑,保持好奇心則能不斷邁進。以自身爲例,PD-1分子剛被發現時,並不知道它扮演着免疫系統負調節因子的角色。曾經,團隊的研究生石田靖雅,致力找出免疫系統中參與辨識、殺死自體抗原T細胞的蛋白質。
石田透過實驗比對不同細胞的分子結構,一是活化誘導死亡的T細胞,另一邊則是未活化T細胞,從而擷取到PD-1的cDNA,正是cDNA結構讓團隊推導出PD-1蛋白質結構,結構中的許多特徵與實驗進行當下,與細胞活化分子有一定程度連結。
本庶佑指出,PD-1一些特殊屬性與其他細胞表面蛋白質迥異,當下,團隊失望的表示應該放棄這個方向另闢蹊徑,但留意到PD-1蛋白質的某些特徵並決定進一步鑽研,進而翻開PD-1的新篇章。發現只要把動物的PD-1基因剔除,就會展現出過度的免疫反應,清楚顯示PD-1就是T細胞的負調節因子,是以發現PD-1扮演免疫系統剎車的角色,可謂意外驚喜。
本庶佑也形容,這份「意外驚喜」源自無法掌握的運氣,意外驚喜會在不同時刻降臨至任何人身上,無論身處於何種領域,都應持續保持好奇心,準備在意外的時機迎接不凡事物降臨。
最後,本庶佑也向因地震受災的花蓮地區表達慰問,當年造訪花蓮很享受該地的美麗景緻,諸如雪白岩層、清澈溪水、礫石及傳統文化等,感謝各位。
臺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說,培養挫折忍耐力是現代學生的重要課題,過去強調IQ與EQ,但都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韌性商數(RQ)更爲重要,即面對挫折、挑戰自我、克服困難、而終有所成的能力,也絕對是大學教育必須注入的元素。
陳文章也舉例,Garmin董事長暨創辦人高民環在創業過程中,始終抱持「挑最難的下手」的態度,以心理韌性超越自己,開發出第一個美國聯邦航空總署覈准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帶領公司起死回生。說明強大的心理韌性,於面對重大難關時,更有谷底反彈的力量,也期勉畢業生與不同特質、能力更強的人相處和合作,將有助於脫離困境,獲得成功。
臺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說,培養挫折忍耐力是現代學生的重要課題,過去強調IQ與EQ,但都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韌性商數(RQ)更爲重要。圖/臺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