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飆破40度將成常態!彭啓明示警:20年將升溫0.5至2度

▲環境部長彭啓明示警,未來臺北飆破40度將成常態,而未來20年全球均溫估比現在熱0.5至2度。(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臺北站歷史最高溫爲攝氏39.7度。環境部長彭啓明今(31日)指出,依照目前二氧化碳累積速度,未來臺北市(高溫)一定突破攝氏40度,未來20年全球均溫將比現在高0.5至2度以上。但他也坦言,以臺灣海島型氣候,要放高溫假是困難,應避免國人不受高溫影響,像是讓勞工與戶外工作者能有比較好的工作環境,並提出「加強城市綠化、提高馬路樹蔭或路蔭、提供空調公共場所」三個措施,藉此降低對民衆熱傷害。

根據今年5月環境部與國科會共同發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中指出,若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36°C天數將增加75天。環境部與衛福部、勞動部今天攜手召開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因應未來持續高溫環境風險對策。

環境部長彭啓明出席會議並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及,雖然目前臺北市最高溫爲氣象署臺北站的39.7度,但從全球減碳的幅度來看,碳達峰(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峰)還沒到,估計要到2030年,依照目前二氧化碳累積速度,未來氣溫一定越來越熱,預估未來20年,均溫將比現在高出0.5至2度以上,故未來臺北市(高溫)一定突破40度,但何時達到還要再觀察。

彭啓明進一步指出,上述39.7度的測站是位於樹蔭下的量測溫度,事實上,國人走在馬路上,感受超過40度早已經是常態,故未來如何避免國人受到高溫衝擊,這是環境部、衛福部、勞動部等三個部會要做的,但同時也是所有部會都要一起努力,

至於是否有可能放高溫假,彭啓明認爲,目前是困難的,因爲臺灣不是大陸型氣候,屬於海島型氣候,有海陸風的循環調節,縱使中午接近40度,到了傍晚就降到31、32度左右,可能幾小時符合標準,故如何讓國人、特別是勞工與戶外工作者,能有比較好的工作環境;另每年7、8月有老農在田邊熱死狀況也蠻多,甚至民衆遇到強烈熱浪,可能引發熱中暑或熱衰竭,進而引發其他疾病,這些都是大家要關心,政府也要提出保障。

面對高溫環境,彭啓明也舉新加坡爲例,認爲新加坡的綠化程度比我們更好,並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是城市綠化要加強,其次是城市馬路上的樹蔭或路蔭要更多,第三則是提供有空調的公共場所,而這些都需要縣市政府與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