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2成新案強調「制震宅」 專家分析2大原因

對此,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建案特色會強調「耐震」、「抗震」、「制震」等特色,無非是市場有需求所導致。而臺北民衆對房屋耐震需求高與建案願意用耐震、制震爲主打特色,則可能與「臺灣大地震越來越頻繁」及「臺北房價全臺最高」等兩大因素可能有直接關聯性。

以「臺灣大地震越來越頻繁」來說,臺灣近年出現大地震出現頻率高,如:2016年臺南6.6級強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2018年花蓮6.2級強震造成雲翠大樓倒塌、2022年臺東6.8級強震造成花蓮玉里的大樓倒塌,再到今年、2024年花蓮7.2級強震,造成花蓮天王星大樓倒塌與全臺主要都會區數百棟建物受損,幾乎每隔幾年就有6級以上的強震出現,這也讓民衆對於居住安全、抗震防災意識明顯提升,更願意買耐震宅,建商也更願意以耐震、抗震、制震等,做爲建案主打特色之一。

再以「臺北房價全臺最高」來看,臺北目前不論是平均購屋總價超過兩千萬、近一年房屋平均成交單價超過80萬,都是全臺最高,如果房屋因地震而倒塌,不僅對民衆生命安全會有影響,甚至財產都會產生極大衝擊。因此,近年大地震連發,民衆防災、防震意識明顯提升下,現在特別是在臺北,民衆買房越來越會關注建物的耐震、抗震、制震效果,而建商「爲了順銷」與「價格能賣更高」,更較以往願強化建物耐震性,來增加建案的賣點。

劉永昌表示,目前臺灣缺乏耐震性的老屋太多,民衆居住起來很沒安全性,未來耐震性較高、符合抗震規範的「新屋」勢必會越來越受到購屋者青睞,市場需求度也會提升。目前雖然僅臺北建案強調耐震性的比重較高,但隨着大地震頻現與各地房價越來越高,預期其他都會區以耐震、抗震、制震作爲特色的建案也會越來越多,如此纔可以真正確保國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不過,劉永昌也提醒民衆,不是新屋就可以耐強震, 以雙北來說,目前建築法規規定921之後新建的大樓其結構設計強度不能低於240gal(0.24G,1000gal=1G),僅屬於5強級的抗震能力,目前國人蓋新屋大多隻設計到符合建築法規規定的最低標。此時若遇到地震力大過設計值時,一樓柱體就容易開始產生破壞,當地震力高達0.4G時,一樓柱體幾乎會嚴重結構受損,此時住戶就必須面對重建的重大打擊。因此,未來民衆買新屋、都更蓋新屋,除了注意施工品質外,一定要特別留意房屋結構的耐震強度,要以「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爲購屋與蓋新房的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