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濫用”該清一清了

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閱讀某篇新聞或文章後,App就會接連不斷地推送同類內容;誤點某條推送鏈接或不經意聊到某個話題,App頁面也會頻繁展示相關信息;養生類信息專挑老年人推送,遊戲類內容總推送給青少年……當前,算法推薦成爲網絡平臺的“標配”,在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的同時,也爲普通用戶製造了很多信息陷阱。

近日,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啓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同質化推送營造“信息繭房”等典型問題,重錘落地,釋放強烈信號:加大對算法濫用的整治力度,清朗網絡環境。

算法本質是技術,但其設計者和規則本身卻能產生巨大社會影響。公衆享受着算法帶來的諸多便捷,同時也對“算法濫用”詬病已久。

“信息繭房”是算法推薦備受詬病的問題之一。頻繁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同質化內容,甚至以博人眼球的劣質低俗內容取悅用戶,在這樣的算法機制下,用戶接收信息的範圍越來越窄,渠道越來越單一,從而陷入“信息繭房”。算法成爲網絡世界的“內容編輯”,網絡世界被分割爲不同的“繭房”,不同的人羣被割裂在各自的“信息房子”裡,難以接收到不同的聲音。

算法推薦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網絡沉迷。被動嵌入“算法黑箱”的公衆不知不覺地被“粘”在了各類手機應用中,視頻、電商、社交娛樂等佔據了信息內容消費的大頭。受到平臺給予的時長激勵或獎金紅包等誘惑,打卡、久駐平臺成爲日常習慣,“網癮老年”羣體正日益擴大;智能設備和算法推薦導致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呈現新特點……長期受困其中的用戶就像“溫水裡的青蛙”,沉迷網絡而不自知。

還有一種常被忽略的算法濫用是算法偏見。女性羣體和低收入羣體更關注娛樂八卦內容,男性羣體和高收入羣體更關注財經時政等信息,青少年更愛遊戲,老年人更愛養生……在算法的世界裡,看似中立的羣體劃分標準卻暗含了對用戶羣體品味、價值取向、消費能力的偏見。由於存在羣體刻板標籤,算法很難保持中立和客觀,偏見會不斷被強化。

此次專項行動也針對這些問題出招:提出構建“信息繭房”防範機制,提升推送內容多樣性豐富性;規範設置“不感興趣”等負反饋功能;持續優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薦服務等。可以說,此次專項行動是對平臺算法規則制定的一次有益糾偏,給互聯網時代不斷擴張和升級的算法找到合理的邊界和規則。

除平臺整改外,相關部門的監管也不可缺位。公衆期待,監管部門形成事前、事中、事後常態監管機制,構建“信息繭房”防範機制,引導和監督平臺重塑正確價值導向,提升平臺算法邏輯的透明度。同時,加大技術在監管過程中的應用,提高監管的高效和精準度。如有必要,可設立專門機構對算法“黑箱”操作進行全面審查,並推進技術問責制度,強化對算法濫用的追責。此外,還應敦促平臺合規自治,解除固有標籤,提升用戶的選擇權,豐富用戶的“內容池”。

算法要升級,更要回歸服務公衆的本質中來。期待未來在算法和用戶的長期交互中,讓用戶能重新找回信息自主權,真正“破繭而出”。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