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餓得快死,爲何寧願吃草根也不吃羊充飢?學者:吃羊死得更快

蘇武,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原本作爲使節出使於匈奴,卻不幸捲入了匈奴的內亂,最終爲匈奴人所扣押。由於蘇武堅貞不屈,不肯投降匈奴。因此,匈奴單于將蘇武流放於北海(今貝加爾湖附近),並且還給了他一羣羊,並揚言:

然而到了北海,蘇武卻因飢餓陷入了絕境。根據《漢書》記載:

也就是說,蘇武爲了充飢,不惜吃土撥鼠、挖草根。那麼問題就來了,蘇武既然餓得快死,爲何不吃他的羊呢?對此,著名草原學王明珂結合田野考察以及史料,做出瞭如下判斷:若吃羊,或許會餓死得更快。

衆所周知,在古代,肉食是農耕民族的奢侈品,甚至一年到頭都吃不上肉。而作爲遊牧民族的匈奴則不同,“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也就是說,匈奴人以肉爲主食。然而根據學者們考察發現,匈奴人雖然飼養大量牛羊,但也絕不是每天都可以吃肉。

根據俄羅斯研究者的數據,匈奴人平均擁有的牲畜數量,大約爲人均19頭,其中包括牛、羊、馬、驢以及駱駝。匈奴人除了吃牲畜的肉以外,還主要吃它們的奶。而在肉和奶中,奶要佔據大頭。

普通人包括司馬遷會認爲,匈奴人擁有大量家畜,肉食應該是不缺乏的。但事實上,匈奴人爲了生存,不會傾向於殺死牲畜。因爲牲畜相當於家庭的本金,爲了生存,他們必須儘量吃“利息(奶)”,並保證在突如其來的天災中,還能保證足夠數量的牲畜可供繁殖。

衆所周知,匈奴的領地位於苦寒的漠北。而冬天,乃是匈奴牧民的大敵。如果沒有及時做好防護,只消一場大雪,就能讓匈奴人的所有財產化爲烏有。畢竟牲畜是血肉之軀,那抵得上冰雪的寒冷。只要遇到白災,牲畜就會成片的死亡。沒有足夠的牲畜,匈奴人哪能進行再生產,甚至連繁殖小牲畜,恢復牧羣數量都不夠。

相比之下,漢朝人就要幸運的多。因爲他們可以將糧食儲存於糧倉,下再大的雪也沒事。

因此,匈奴遊牧民不到萬不得已,很少屠宰自家的牲畜。只有當牲畜受重傷、生病或老到走不動路,絕不會吃掉它們的肉。平時,匈奴人一般通過狩獵來解決肉食問題。例如西漢時,呼韓邪單于與民族遷徙到長城附近,歸附漢朝。但不久後,他們卻要求北歸,其理由是:

由此可見,不到萬不得已,匈奴人絕不會殺自己牲畜食肉。

由此可見,蘇武之所以不殺自己的羊充飢,完全是因爲他還要等着母羊產奶以及繁殖小羊。因爲雖然他餓得快死,也寧願吃草根吃老鼠。殺掉羊,無異於止渴,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保留了羊,說不定還要翻盤的機會。

飲鴆

不過蘇武畢竟是蘇武,聰明的他在北海中發現了魚。於是他用繩子編成網,乘着獨木舟捕捉魚類。而正在這時,匈奴單于的弟弟正好到北海打獵,發現了正在捕魚的蘇武。由於匈奴人不懂捕魚,因此這位匈奴王爺對蘇武十分欣賞,賜給他很多衣服和牛羊。

三年後,單于弟弟撤出北海,臨走前給了蘇武大量牲畜。但不幸的是,匈奴人剛走,遊牧於北海的丁零人便偷走了蘇武的牛羊,讓他再次陷入窮困之中。若非李陵給了他數十頭牛羊,蘇武恐怕真要餓死了。

又過了數年,漢朝打聽到蘇武的下落,並用外交手段將蘇武救回了漢朝。爲了表彰他的功勞,漢朝皇帝賜錢200萬,公田二頃,還有一棟豪宅。過了19年飢寒交迫的窮日子,蘇武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