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匯宇化身女性復仇者 補拍殺夫反思剝削
蘇匯宇《女性的復仇》以當代視角補拍80年代臺灣女性復仇電影。(雙方藝廊提供)
80年代解嚴前夕的女性復仇電影,看似以女性主義爲出發點卻多淪爲女性剝削形式,長期透過錄像媒材思考身體政治、生命政治課題的當代藝術家蘇匯宇,2020新作《女性的復仇》從個人成長經驗出發,「補拍」女性復仇電影,希望在當代重新思考性別界限。
去年獲臺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大獎的蘇匯宇,長期以錄像媒材探討大衆媒體如何投射自身或社會對身體、慾望的觀看,包括觸及色情禁書的《超級禁忌》,受禁忌風氣影響而有諸多場面無奈刪減的《唐朝綺麗男(1985,邱剛健)》,此次再從電影爲發想,蘇匯宇表示:「仍是和青少年時期的經驗有關,在對性感還不熟的年紀,對女性復仇電影海報、電視廣告留下的印象。」
蘇匯宇以男性藝術家之姿,透過化妝與深僞技術參與演出成爲女性復仇主角之一。(雙方藝廊提供)
解嚴前夕的一系列女性復仇電影如《殺夫》、《上海社會檔案》、《女王蜂》等,蘇匯宇指出在當時社會氣氛仍高壓的階段,這類面對人性慾望卻又不敢正視的微妙氛圍,雖看似以女性主義出發,但最終呈現手法乃是滿足主流男性視角的女性剝削,因此他以「補拍」的概念,希望在這個時代重新去思考當時或許對女性情慾動能性誤解的、膚淺化的影像。
蘇匯宇在《女性的復仇》中創造出5個衍生自5部女性復仇電影的女主角,而他自己更是透過反串化妝與深僞技術,利用數位科技將自己的臉與女星陸小芬融合,「我的臉看來會是和陸小芬加在一起除以二」以異性戀男性藝術家身份卻成爲影片中的第6位主角,「躲在隊伍中追打男人!」蘇匯宇藉此身體行動,探問過去二元畫分的性別界限,在當代是否應被打破,也藉着當年的社會寫實電影,反思社會獵奇、媒體混淆等議題。
《女性的復仇》將在今年臺北金馬影展上映,影片中不乏女性復仇電影中追打男性,男人以各種方式死亡等橋段,而結尾蘇匯宇則安排了青少年上場「這算是對自己的投射,隱喻着解嚴前的解放,也是青少年進入成人前的性衝動」;另一版本則是以裝置、短片形式,31日起在臺北雙方藝廊展出,分別以5個熒幕高掛於牆面,讓看似暴力的畫面又有着古典巴洛克式油畫的呈現,輔以電影海報、紅地毯,讓人宛如走入電影院,體驗一次關於身體、歷史與意識形態的奇想與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