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中文系 學界籲轉型拚永續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影響,文史哲相關科系學生數縮減,教育部覈定名額亦愈來愈少。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大專校院多設有中文相關科系,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影響,文史哲相關科系學生數縮減,覈定名額亦愈來愈少;學界也說,少子化且人力需求改變,私校中文系等若想要永續,應逐步轉型。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統計,一一一學年核予文化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組一一二個名額,但至一一三學年,僅剩卅個;靜宜大學也從一一五個減爲四十五個;淡江大學一二○個減爲六十個。
清大中文系教授蔡英俊表示,國共內戰後,兩岸對峙,當年的主旋律是中國文化在臺灣,因此歷史悠久的公、私立大學多設有中文和歷史系,以標記道統。又除了早年政治任務外,當年增設中文、歷史系也是配合時代需要,直到九○年代,都肩負培養中學教師的責任。
升學輔導平臺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也提到,當年碰上廣設大學,專科欲升格須達成編制條件,文學院興辦成本低、不用昂貴器材,學校有教室、學生有紙筆書就能上課,導致不少專科都選擇新設文學院相關科系,以達成升格條件。
實際上,臺師大國文更被譽爲「天下第一大系」,從學士班到研究所同時有逾三千人在學。不過魏佳卉說,隨少子化趨勢,中學減班,以及課程內容變革,國文科等時數減少,中學教師需求已不若以往;大學必修大一國文也漸漸轉型,人力需求改變。長遠觀之,中文系不是沒人讀,但是量體太龐大,而且應該逐步轉型。
臺師大國文系教授徐國能則認爲,私校中文系停招固然可惜,但確實應重新檢視課程結構,適度迴應當代的需求,讓抱有文學夢的學生能在閱讀創作中得到滿足,爲社會提供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