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木刻還是“冷板凳”嗎?95後藝術家這樣說|藝術栗子

在場

此前水印木刻坐“冷板凳”的說法,似乎在數年來持續不斷的學術項目中,獲得了改觀。95後藝術家主動加入這一門類中學習、創作,開始爲這一極具中國氣質的門類接力。恰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發起人陳琦將水印木刻稱爲“中國藝術精神的外化”,中國藝術在21世紀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前行。

10月19日至11月10日,“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辦,陳琦、李宜霖擔任出品人,張新英擔任策展人。延續此前三屆的慣例,依然以十位藝術家的展覽陣容,呈現本年度一個具有共性的主題,同時包含學術研討,編輯年鑑及文獻庫等系列學術活動。

三年來發現30位“寶藏”藝術家,這個計劃怎麼做到的?

說好的十年之期,僅用了兩年,水印木刻的當代意義已被重置!

穿越400年,僅僅是中國最好的印刷術?你真的看懂水印木刻了嗎?| 藝術栗子

這是四屆中唯一一次以95後藝術家爲主體的展覽,六位Z世代藝術家中還出現了2001年出生的。這種生態觀察視角與張新英的工作息息相關。她自2000年開始參與《中國版畫》的編輯工作,2011年起擔任執行副主編,一直對於中國版畫藝術領域保持高度關注,此次參展的藝術家都是近些年涌現的新秀。

水印木刻作爲一個帶有強大中國藝術精神的門類,數十年來隨着版畫的式微,以及現當代藝術觀念的推進,這一門類經常被形容爲“冷板凳”。然而,此次衆多30歲上下的藝術家精研此門類,頗有後繼有人的態勢。在張新英看來,“冷板凳”的說法並不準確,在版畫的衆多手法中,只有水印木刻被單獨提出來要學科化發展,這就是一個有效的例證。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自2019年“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組織實施以來,水印木刻在藝術界出現的頻次大幅增加,由此也引發了學科建設、學術研究、藝術創作等多方面的延展。至今已經有40位青年藝術家受邀參加該學術項目,展出240餘件作品。2024年5月,“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受邀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開展,意味着該計劃逐漸得到學界的認可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長期研究版畫藝術的經歷,讓張新英對僅在畢業展上曇花一現的藝術家們感到惋惜。其中不乏缺少水印木刻可持續的創作條件,以及展示交流空間的原因。這也是她此次以青年藝術家爲主體,呈現水印木刻最新力量的動因。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他們年齡都在30歲前後,作品日趨成熟,又沒有太多包袱,創作中充滿銳意進取的實驗精神。本次參展的藝術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下中國水印木刻,尤其是青年水印木刻羣體的藝術追求和思想境界,同時也爲近一個世紀的文化‘東西’之關係研究提供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研究樣本。”張新英對《藝術栗子》說。

此次參展藝術家僅有一位80後,其餘皆爲90後。縱然沒有脫離個體感受與傳統留痕的線索,具體到個人的創作實踐中,則有着各自不同的技法與觀念表達。

魏泉

(1983年)

2007年畢業於

雲南藝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2016年畢業於

雲南大學獲碩士學位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魏泉《古築遺痕 Ⅱ》

水印木刻 圖心179x105.5cm;圖紙202x121.05cm 2014

魏泉專注於將帶有傳統痕跡的物象,進行當代的視覺重組。在《築之韻》系列中,她把建築與歷史、文化及生活等多方面相結合,畫面中大面積的黑色、紅色和藍色,正是她最常用的色彩系統——黑代表剛正不阿、平靜安寧和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紅色是吉祥、喜慶和幸福的象徵,藍色是自由、夢幻和希望的寓意。這樣的系統給予藝術家歸屬感,更是連接血緣、親情和愛的命脈。

劉曉鑫

(1994年)

2017年畢業於

四川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2021年畢業於

四川美術學院版畫係獲碩士學位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劉曉鑫《琉璃世界·舊石》

水印木刻 圖心171x116cm;圖紙181x125cm 2024

劉曉鑫印板過程

同樣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跨越代際的劉曉鑫則專注於將物象轉爲心象——她通過《紅樓夢》構建出一個對傳統意境表達興趣頗深的“我”。2021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初入社會的割裂感,讓她對畫面中偶然出現的裂痕產生濃厚興趣。2023年開啓的《琉璃世界》系列,名字來源於《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畫稿的時間有兩個多月,究其創作出發點是營造出心靈的歸屬地,尋覓“自我的神明”。

從藝術家給《藝術栗子》的回覆中,不難發現他們對於自身創作從理念到方法的條清理晰。這也正是張新英所觀察到的,他們的創作有着明確的創作目的、厚實穩健的知識結構、條理清晰縝密的思維邏輯、遊刃有餘的嫺熟技能,通過相關的知識積累和文化支撐,形成各具特色和個性的創作方法。

朱珂橙

(1990年)

2014年畢業於

西安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2018年畢業於

倫敦藝術大學視覺藝術版畫系

獲碩士學位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朱珂橙《靜止的被動 ll》

水印木刻 120x80cm 2023

90後的個體感知,至今依然是藝術界比較關注的體驗。朱珂橙自小在水印木刻的環境中長大,這反而讓她對材料的選擇並不強求,而更注重與作品的適配性。肢體互動是她作品中的常見主題,也是她用水印木刻探索的人際連接。這種選擇源於個人的性格,對社交的焦慮讓她更傾向於用創作來表達,而非言語。

盧麗媚

(1991年)

2015年畢業於

廣西藝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2019年畢業於

廣西藝術學院版畫係獲碩士學位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盧麗媚《百鵝豐園圖》

水印木刻 圖心54x116cm;圖紙64.5x124cm 2023

盧麗媚的創作則是來自一次偶遇。貴州採風寫生偶遇鵝羣,她佇立觀望時深深着迷於他們優美多變的姿態,從此一發不可收。《e,e,e》系列作品的視覺化展示是誇張的、熱烈的,畫面涌動着鮮活的生命力。盧麗媚以試驗性的創作狀態,嘗試拓寬色彩在水印木刻中的多重表現維度。

年齡並不是劃分創作的核心因素,只是一種便於梳理代際的方法——每個年齡段的藝術家都會有精彩的表達。在這場展覽中,佔據大多數的95後藝術家頗爲引人矚目。初登藝術界,他們的專業選擇,以及之後堅持水印木刻這種媒介的選擇,對於這一門類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藝術栗子》向他們發出問卷,想從他們的視角重新審視水印木刻“冷板凳”一說。

Q&A

栗子對話

陳茂山

(1997年)

2020年畢業於

南京藝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2023年畢業於

南京藝術學院版畫係獲碩士學位

我自己選擇的版畫專業,當時對學校版畫工作室裡的機器感到新奇,以及對版畫的間接性感興趣。剛開始印製《山言》系列作品時,版次之間的套印使得山與山重疊部分出現類似於邊緣線的效果。通過套印疊加產生的邊緣效果相較於直接印製顯得更爲厚重、自然,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形式,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效果創作。

陳茂山《山言 · 不息》

水印木刻 圖心90x119cm;圖紙106x139cm 2021

在數字化高度發達的時代,數字工具在版畫創作中的運用或許是一種趨勢。在學習前輩藝術家的基礎上,可能會更注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版畫創作,作品中融入個體對當下不同文化的認識,以及與成長背景密切相關的社會議題,並尋求跨界合作,豐富個人的創作理念。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就個人創作實踐而言,我更多是基於水印木刻的東方文化屬性,去思考版畫創作中傳統與當代的關係問題。在創作手法上主要以過渡、渲染的技法運用,結合一系列錯位、再構、疊置、變形的抽象語言。在《山言》系列創作之後,特別關注作品與社會間的聯繫,加強作品中的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營造畫面中精神可居的狀態。

何辰昊

(2001年)

2023年畢業於

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2023年至今

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在讀研究生

我在本科分專業時就選擇了版畫,在之後的創作實踐中,我逐漸在水印木刻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版畫學習不只是掌握一門技法,其思維邏輯和經驗方法對我來說更爲寶貴和有效,能讓我在之後的藝術道路上持續受益。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水印木刻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來自版畫的本體概念發生了變化,今天這個時代的版畫已經超越了複製功能和傳播屬性,作爲一個獨立的畫種和媒介存在。另一方面,版畫本身的間接性或者說“版”的概念,這是其區別於其他畫種的特質,其語言和思維邏輯的獨特性是版畫的生命力所在。

作爲Z世代藝術家,我覺得更強調運用版畫的觀念或者說經驗去創作。不限於版畫本體的框架內,去探索版畫創作還可以走向哪裡,怎麼與其他藝術形式對話和融合,產生新的方法等。

何辰昊《時間箴言 No.1》

水印木刻 90x60cm 2024

目前我的水印木刻都圍繞“時間痕跡”的主題展開,大多來自“觀看”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的圖像符號,來討論文明長河中不只以一種價值觀、一種文化立場判斷的事物,或者體現他們在當下流變中新的狀態。目前正在嘗試從木板本身的屬性上進行探索,運用版畫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去處理圖像之間的關係。

黃思炎

(1997年)

2020年畢業於

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2023年畢業於

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係獲碩士學位

大一分流時我有些迷茫,湊巧的是當時正值畢業展。瀏覽一遍後,版畫作品豐富的表現形式讓我充滿新奇感,於是十分果斷地選擇了版畫。版畫和繪畫不同,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會有新的想法,也許最後的結果和最初的設想大相徑庭。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版畫具有不同於繪畫的印痕,這是獨屬於版畫的魅力。作爲創作者的我們則是利用這個特性去闡述自身的藝術語言,從而使版畫的媒介特性與藝術語言同時獲得意義。和自身的特點、長處融合,不拘泥於固有的程式,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版畫語言形式。每個時代中的每個藝術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會有自身獨到的見解。

黃思炎《正月燈,二月鷂,三月麥稈做吹簫》

水印木刻 26x19cm 2023

在《溫州俚語圖鑑》這組作品中,採用木刻水印的方法以及古代箋譜的表現形式,同時結合個人的藝術風格,創作出不同於傳統木刻水印的作品。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理解與表達,向觀者傳達地方的傳統文化特色。在版畫印製的過程中,會比較注意色彩的濃郁,旨在將古老的事物給人一種鮮活的感覺。

王玲

(1997年)

2020年畢業於

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水彩系

獲學士學位

2023年畢業於

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版畫系

獲碩士學位

學習版畫其實是偶然。本科學習的是水彩專業,考研目標院校水彩分數不夠,只能走調劑。跨專業學習版畫,開始非常不順利,版畫的技術、語言表達方式、思考方式等於我而言都非常困難。研一期間幾度想退學重考或轉專業,後來在更深入的學習中,開始習慣、喜歡版畫的表達方式,之後更主動選擇水印木刻。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版畫像一位深沉的、內斂的、含蓄的故人。就拿對版來說,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做版畫時我會打起十二分精神。這樣的敬慎滲透到版畫的每一個步驟,所以版畫作品更爲嚴謹、考究,其美感也更爲細膩。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一般說到前輩藝術家會想到傳統,說到新時代藝術家會想到創新。但區分二者的不是時代,而是藝術家本人的思考。以本次展覽爲例,展廳裡面的作品更爲宏大、厚重,於文化傳承而言有着更爲深刻的意義;外面這一部分在變化中體現作者的主觀情感,更加關注自我的表達。隨着時間、閱歷、思考等方面的影響,二者有一天甚至是會轉換的。

王玲《獨白·一》

水印木刻 圖心58x58cm;圖紙63x63cm 2022

我的創作以自畫像爲主,在創作中進行自我發掘。我常會問自己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會以日記的方式與自己聊天,讓A與B兩種人格爭論,最後再做抉擇。創作《獨白》系列時,當時的想法是類似於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我將水彩的溼畫法同水印印刷相結合,在版畫的嚴謹中儘量找到一些“可控的意外”,這讓印製的效果也多一些趣味性。

武藝

(1999年)

2022年畢業於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目前就讀於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

相對於其他專業,版畫有着獨有的若即若離感,鬆緊有度,十分吸引人。在瞭解版畫後,纔會知道它更吸引人的是能拓寬人的思維方式。我認爲這一點十分重要。

版畫是表達人們內在情緒的最單純、最概括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一種必須通過媒介轉換來完成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門技術性要求極強的畫種。可以說版畫藝術形式及其版種、技法的出現與發展,始終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連,同時蘊含着較深厚的文化內涵。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武藝《純潔》

水印木刻 65x80cm 2024

個人的創作偏向於內省,對過往生活的反思與追憶。作爲出生併成長於鄉土中的人而言,我關注與現實相接壤的場景,並通過對場景圖像的抽象化,使其抽離實在的現實,遊離、迷茫的情緒充斥在畫面上。在處理手法上,我使用了製造劃痕、破壞版面的一些具體方式,並且很多畫面不進行分版,即畫即印,隨性感較強。

王怡寧

(2000年)

2023年畢業於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學士學位

同年保送至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學位

在我大二選系時,版畫專業已經不“冷”了,甚至十分搶手,版畫系的名額每年都是第一個被選完。插圖專業一直是我的興趣點,第五工作室的方向是書籍與插圖藝術,選擇版畫系,選擇第五工作室是必然的。

一張版畫的完成需要經過繪稿、上稿、製版、印刷等步驟,它區別於其他直接性繪畫,我認爲其特殊點在於間接性。版畫間接性帶來的步驟感和製作性,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2024年度展

2024.10.19-11.10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王怡寧《木譜合璧》

水印木刻 38x16x1.8cm 手作書(經摺式冊頁)、單宣 2023

與前輩藝術家肯定是不同的,時代、創作環境都在變化,智能化已經成爲一種不可逆的趨勢。如何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讓作品保持像前輩藝術家一樣的“純粹”,這是我要去思考和嘗試的。

《木譜合璧》是一本收錄木刻版畫製作過程中產生的聲音,並將其轉化爲演奏方式的樂譜書。整本書以聲音可視化圖像爲線索,通過這個作品想表達對傳統書籍範式的隱喻,研究核心爲“物的性情”。整個作品大概做了兩年時間,每天八個小時。現在回看,那段時間一直“保持狀態”的體驗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文字|張火火、羅自立

圖片|亞洲藝術中心、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