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基礎半成品免除6成規定 國產化要求放寬 風電業盟友增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預計第三季選出2026年至2027年共3GW裝置容量,決定六個風場獲配開發權。經濟部預估,光是2026至2027年兩年國產化估可創造產值2,614億元,可望帶動鋼鐵、電機、電纜、海事工程等商機大爆發。

經濟部官員說,過去在生產水下基礎時,國內僅有興達海基及世紀風電兩家供應商,面對區塊開發一年有1.5GW裝置容量量能,國內產能會有吃緊狀況,近期國內會有第三家廠商願意投入水下基礎生產,將落腳在高雄港,有助國產化供應更充足且具競爭力。

據瞭解,第三家廠商是擁有40年以上特殊壓力容器設備焊接製作經驗的銘榮元集團,去年成立銘榮元新能源,看好高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潛力及港區優勢,今年加碼投資30億元進駐高雄港洲際一期用地,打造水下基礎生產基地及興建深水重件碼頭。

至於在水下基礎增加彈性部分,官員說,大組成品項目維持全部數量60%不變,這是因有三家同時供應,產能應足夠供應。不過在半成品數量上,國產化要求只要大組成品數量的60%,最下層零組件則是以大組成品重量六成來計算,主要是因零組件不易以成套計算,因此以重量採計,加速國產化進行。

官員舉例,以500MW(百萬瓦)風場來計算,使用單支15MW風機,大組的水下基礎數量要有33座,其中要有20座是MIT纔算滿足國產化要求,而其中半成品的計算是以20套當中六成國產化,相當於只要有12套屬MIT就可以過關。零組件部分則是以總重量六成來計算。

官員說,由於水下基礎是離岸風電重要根基,現在給予部分彈性,就是希望降低開發商在選擇國產化時能更有彈性,在區塊開發選商時,能提出各界都滿意的風場開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