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法務-首家民間氣象產業成立 氣象資料開放民間 可年增57億效益

氣象局26日舉辦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啓動記者會暨首家產業簽約儀式。該方案將開放資料的概念進一步拓展到開放資源,提供各種氣象資源予氣象服務業者加值應用。自3月公告以來,便有多家產業洽議,其中天氣風險公司於4月提出資源需求,透過雙方多次技術交流,提出氣象資源公私協力創新試用合作計劃,並於9月核定通過,爲首家通過民間氣象產業。

預期該計劃可深化氣象資訊於防災領域的應用,並可開創綠能風光電領域的應用。除可建立國內氣象產業公私協力的新模式,亦能創造產學應用的經濟效益。

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說,最近十年因爲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每年180億元,農業就佔110億元,這兩年臺風沒進來,反而造成缺水問題,造成更多經濟損害,正確預報跟適當調適措施可以減少1到3成氣象災害,有18億到57億潛在效益。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啓明說,如果氣象局可以開放更多資料,就能提供更多有加值性服務。現在每天有41GB傳輸量,有好的資料就有好的產品可能,將擴大分析量能,強化公私協力,尤其是客製化服務。

彭啓明也說,全球氣象產業產值規模達到5,000億元至1兆元臺幣,臺灣氣象產業年產值約20億元至30億元,未來還有可能倍數成長。合作後不會跟氣象局打架,而是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