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正在遭遇“社會性死亡”!
電商狂歡節。隊長不提的話,有多少人都忘了,原來今天是“雙十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今年,是最冷淡的一個“雙十一”。這個曾經火爆大江南北的電商節,正在遭遇社會性死亡。
不只是雙十一在社死,京東六一八也早就處於社死的邊緣了。爲什麼人們越來越不關注雙十一了?大大小小的電商節,怎麼就突然退潮了?在隊長看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了。它帶來一個嚴重的副作用,商家的交易成本被越擡越高了。當流量成本不斷攀升時,商家其實就沒利可讓了。當年,“雙十一”電商節之所以一炮而紅,是因爲遭遇了08年的次貸危機。外貿行業一夜之間,就崩了,賣不動了。外國人沒有消費能力了,不買了。那國內生產嚴重過剩,大量存貨怎麼辦呢?這時,淘寶出手了,“雙十一”也就此誕生。
爲了清庫存,商家切切實實地拿出了折扣與誠意,消費者也得到了實惠,而淘寶呢?作爲平臺方,極大地放大了自己的交易價值。那時候,“雙十一”是一個三方共贏的結果,這才一經上線,就爆紅全國。
可現在呢?商家成本越來越高,平臺流量越來越少,消費者的收入也沒有顯著增加。在這個三角博弈中,平臺想賺更多的廣告費,商家也想獲得更大的產品利潤,而消費者依然想要拿到平時得不到的折扣。
這就陷入了一個“不可能三角”。結果是什麼?是忽悠,是欺騙。商家先把價格標上去,再把價格打下來,“雙十一”的價格比平時賣得還要貴。商家無利可讓,平臺也爲了獲得更多流量,必須投入更大的營銷費用,可這些成本最後都被轉嫁給了消費者。
當“雙十一”失去折扣時,商家都在變相漲價時,那消費者參與“雙十一”的熱情,也就大大減弱了。從連夜搶單,到不想買,再到無所謂,不關心,不關注,無人討論,無人提醒,雙十一就逐漸地社死了。
二是,直播電商的衝擊。直播電商最大的特點就是,即時消費。那怎麼讓用戶在短短几秒鐘,或者幾分鐘內,就迅速下單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極致性價比,把折扣拉滿。像很多大主播,每天都在聯合品牌方,隨時隨地打折銷售,每天都是“雙十一”。消費者該買的,平時就買了,沒必要等雙十一了。
雖然直播電商也充滿了劇本,但雙十一也不過是另一種劇本。就算被騙,也早就被騙過了,不需要等到雙十一,再被集中騙一波。
三是,商家對“雙十一”的熱情喪失殆盡了。爲什麼呢?因爲不賺錢。“雙十一”的本質,也是一種超級折扣促銷活動,很多消費者都是衝動消費。以前,大家有比較好的收入預期時,買了就買了,退貨率不高。
可現在,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不太高了,退貨率就上去了。只要產品有點小瑕疵,或者對比其他平臺,價格有所差別,分分鐘就退貨了。退貨率一高,商家的物流費用、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等,就全部都虧掉了。
“雙十一”看起來銷量上去了,但一頓折騰下來,最後一算賬,不僅沒賺到錢,還虧給平臺了。既然不賺錢,商家乾脆就不參加了。
商家不賺錢,消費者不積極,光靠平臺方,就根本推不動了。當人們越來越少的討論,越來越少的提起,“雙十一”的社死,就是必然的了。
本質上來講,電商節就不是一個常態化的東西。它是特殊時代下的產物。如今的局面十分複雜,一邊是拼多多瘋狂蠶食下沉市場,另一邊是山姆會員超市圈定中產,中間還有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瓜分淘寶、京東的市場份額。
人們有了充分的選擇權後,也就不必苦等“雙十一”了,更不需要陷入複雜的交易算法之中,去拼單,去搶優惠券了。
“雙十一”退出歷史舞臺,也已經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