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託管、醫檢結果互認……廣州發佈首批16項“數據要素×”成果案例

從智慧工廠到數字農業託管,從粵港澳大灣區科研科創數據跨境互通到醫檢結果互認,從賦能自動駕駛的智慧交通“新基建”到政務服務數字人智能導辦……6月21日,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舉行數字廣州創新實驗室成果發佈會,會上發佈了廣州市首批16項“數據要素×”成果案例。案例覆蓋國家《“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全部12個行業和領域,展示了數據在廣州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轉化能力。

記者梳理髮現,其中不乏通過數據要素賦能城市智慧管理的成果案例。比如,在城市治理領域,海珠區針對廣州塔景區精細化管理需求,開發綜合環境治理應用“智塔慧巡”。

“廣州塔景區日均客流量曾超過10萬人次,有多個不同層級的單位承擔着不同的管理任務,如何有效整合各類工作力量做好服務管理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海珠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孔鼕鼕向記者介紹,“智塔慧巡”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賦能,實現景區“六亂”等行爲事件的自動識別上報和及時調度處置。“智塔慧巡”還打造了虛擬漫遊巡查功能。原本傳統人工巡查時長需要40分鐘,採用虛擬漫遊巡查只需要不到5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讓人力資源傾斜在更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從而有效提升片區的管理效能和社會服務能力。

數據賦能顯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而數據的流通與共享進一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在科技創新領域,“粵港澳科創智聯”應用通過建設跨境互聯互通的數據空間,保障科研數據的便捷、有序、安全、高效流動。“項目建立了科研科創領域跨機構、跨法域數據空間,爲高校、科研機構、產學研用組織提供了一種高效、安全且合規的數據流通模式,解決主體不願、不會、不敢共享的顧慮,推動了創新研究領域的產學研合作。目前澳門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高校至少6個科研團隊利用該平臺進行數據共享傳輸。”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政府事務總監張成傑介紹。

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表示,接下來,該局將以推動公共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爲目標,持續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創新技術在廣州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場景的應用落地。通過“數據要素×”成果案例的推廣和應用,推動數據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爲各地區和行業提供可借鑑的成功經驗,共同推動形成以數據爲核心的新發展模式,提升廣州市數字政府治理能力和智慧城市建設質量。

文|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穗政數宣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