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又現“摘鏡潮” 醫療專家提醒:近視矯正手術不是“美容術”

高考結束,眼科醫院迎來近視矯正手術高峰期。7月2日,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近視眼激光治療科,擠滿了候診患者。主治醫師葉一明介紹,連日來就診患者明顯上升,每天通過手術摘鏡的近視患者超過100名,其中八成是高三應屆畢業生。

手術矯正是近視矯正和控制方式之一。不過,患者選擇手術的原因並不相同。專家提醒,近視矯正手術是醫療行爲,而非美容行爲,建議大家前往正規醫院、諮詢專業醫生後再做決定。

高三應屆畢業生是手術主力人羣

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門診大廳,一週前做完近視矯正手術的衚衕學前來複診。他做手術是爲了參加公安專業報考中的體檢。一旁,同爲高三應屆畢業生的鄧同學也計劃報考警校,由於擔心近視影響體檢結果,決定趕在7月7日體檢結束前儘早手術。

“近期,報考軍校、警校或準備入伍的高三應屆畢業生是做近視矯正手術的主力人羣。”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近視眼激光治療科主任黃國富說。

也有不少人爲了追求舒適和美觀決定“摘鏡”。高三應屆畢業生劉同學說,她身邊不少同學在報完高考志願後馬上做了近視矯正手術,覺得摘掉眼鏡後會更美。“我高度近視很多年了,眼鏡又重又不方便,身邊有朋友做過手術,覺得效果不錯,推薦我也來試試。”李同學說。

此外,候診人羣中也有不少是趁暑假前來手術的大學生。

在黃國富看來,“摘鏡潮”的出現與近視矯正手術技術不斷成熟、認可度提升有關。

他介紹,目前,近視矯正手術包括角膜激光手術和眼內屈光手術兩大類。其中,角膜激光手術已在我國發展了30餘年,分爲全飛秒手術、半飛秒手術和表層激光手術三種。

葉一明也表示,當前專業醫療機構的近視矯正手術精準性能夠達到較高水平。“專業醫生基本在5到10分鐘內就能完成手術,有99%的概率能讓視力恢復到1.0。除了表層激光手術,術後次日患者視力就能恢復。”

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

進入暑期,各類醫療機構關於近視矯正手術的宣傳增多,有的甚至在廣告中將矯正手術定義爲“美容術”。

對此,黃國富明確表示:“近視矯正手術是醫療行爲,而非美容行爲。”他說,專業醫生會提前告訴患者,近視矯正手術並非近視矯正和控制的必選項,即便技術成熟,但畢竟屬於眼部手術,要保持謹慎。

臨牀上,他“勸退”的患者超過10%。“主要是因爲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他說,手術要求年齡在18歲到45歲之間,且屈光度穩定,患有青光眼、虹膜炎、角膜炎、結膜炎、明顯的乾眼症等眼部疾病以及精神類疾病、全身性免疫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不宜做。

“不計後果地‘摘鏡’,可能會帶來圓錐角膜等併發症,難以恢復。”黃國富建議,有手術計劃的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諮詢專業醫生後再做決定。

葉一明介紹,醫生會對視力、眼壓、眼軸、屈光度、雙眼視功能、角膜地形圖、角膜生物力學、角膜厚度、眼底視網膜情況、乾眼情況等進行綜合檢查,評估患者是否適合做手術。

對於手術類型選擇,黃國富表示,各類術式沒有優劣之分,並非越貴越好,要考慮屈光度、角膜厚度、職業需求等綜合判斷。

例如,全飛秒激光手術傷口小、癒合快,但對角膜厚度要求較高;半飛秒手術可以對角膜做個性化切削,適合角膜略薄、散光度數較高的近視患者,但切口相對較大,術後要避免眼球被撞擊;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下稱“ICL晶體植入術”)可矯正的近視度數範圍更廣,可矯正50—1800度近視和600度以內的散光,適合高度近視羣體,術後乾眼的發生率較低。

近視矯正手術並非一勞永逸

除了視力恢復水平外,術後是否會再次近視也是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從原理上看,角膜激光手術通過對角膜進行切削,矯正屈光度;ICL晶體植入術則是在角膜和晶狀體之間植入一個超薄人工晶體,就像在眼睛裡戴了隱形眼鏡,其本質也是調整屈光度。

葉一明表示,手術只是“矯正”而非從根本上治癒近視,部分人本身度數不夠穩定,眼軸還會增長,用眼不當就可能再次近視。此外,一些高度近視患者術後由於癒合反應,可能出現輕度的近視回退。

爲此,他建議,患者即便做了手術,也要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過度用眼,尤其是高度近視者要注意視網膜脫離、青光眼、黃斑病變等高度近視併發症,定期檢查眼底和眼壓。

此外,術後患者要按時用藥,術後一週、1個月、3個月、6個月以及1年分別按時複查,術後1個月內每隔半小時要停下工作放鬆雙眼。“有的患者在術後3個月內可能出現重影、模糊、視疲勞、乾眼等症狀,屬於正常現象,在3到6個月後會消失。若出現嚴重視力下降或眼睛發紅就要及時就醫。”他說。

文/吳雅楠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