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裡如何“行萬里路”?

7月22日,名人大講堂“蜀道文化季”第四講在成都阿來書房開講。講座正式開始前的“名人大講堂·名家會客廳”環節中,孫華教授分享了自己少時行走蜀道,給以後從事考古研究帶來的影響。  孫華的母親在廣元劍閣教書,1958年,剛出生不久的他被母親帶到了劍閣。但那時他太小,對蜀道的印象很模糊。而讓他真正建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時期,他曾隨四川陶瓷史編寫組去廣元做過考古調查。一行人從成都出發,沿川陝公路前行,經過翠雲廊,參觀了劍閣柏,到劍門關、廣元窯窯址等地。雖然那段考古調查時間不長,且距離現在已過去多年,但孫華教授現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臉上的笑容依然生動。  做考古調研和文物調查,田野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現在正值暑假,不少孩子正利用這個假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何能讓孩子們在這段時光裡有更大收穫?孫華教授建議,行走的速度不妨慢一些:“古人說行走和讀書是關聯在一起的,我們現在比古人交通方便多了,但是現在走得太快了,有時候我們真要把速度降下來,通過慢慢地走,去領略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大好河山。”  此外,提前蒐集資料做好準備很重要。“古人出門旅行的時候,無論去遊玩或是趕考、經商、務工,他們都會很珍惜這個經歷,一般走之前都會收集沿途的資料。”對即將到達的地方有了一定了解,真正到了那個地方時,“這可以喚起他們的聯想,加深他們的印象,我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否則走過就走過了。”孫華說。  孫華教授也以自己的學生舉例:“有一些在德國、日本的留學生,他們出去旅行的時候功課都做得好,每人都是帶着一大本準備好的資料,去他們要去的地方,我想他們的收穫一定比不做準備的要多得多。”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