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賽冠軍竟寫錯4個字?!這件事情太有趣了!

現在全國範圍內的書法展不少,但一般的作家很難入展,也很難獲獎,總是被那些喜歡寫文章的人“霸佔”着獲獎和參展的位置。山東人王兆會,就是這樣一位“得獎專家”,他經常出現在“國展”上。

王兆會參加了幾個大型展覽,其中就有“中國書法蘭亭獎”,他最輝煌的時候,大概就是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上,他以一幅《行書》,奪得了最高獎項。

王兆會介紹,第十次國展徵集時,他一共準備了四幅書法,一幅是草書,一幅是正楷,一幅是篆書,一幅是篆書,一幅是篆書。最後,以一幅書法大字贏得了比賽。

王兆會的這幅得獎作品,頗具趙之謙的行書神韻,主體爲三條線,墨與墨的反差很大,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我們今天再來看這幅畫,還是很佩服作者的膽識。

不過,這首歌也有不少的問題,如果將這首歌列出,別說拿獎了,就是進不了展。

首先,其“硬傷”顯而易見。“硬傷”,是指在寫作時,因自身的疏漏,或因作者自身的文化修養不足,而造成的錯字、漏字,或在其它方面的文辭內容上的差錯。

王兆會的這幅畫中,有兩首詩,一首是《題曹雲西畫卷》:“十年一遇,思君來,忽看紙上寒雲。江面上有魚,林間暮色蒼茫。”

這幅畫裡,有一個“度、一”的字母沒有寫出來,所以很難理解。而且,“疏”也被誤認爲是“孤”。這句話的錯誤,會不會與這首詩的意思相吻合?現在的人,能不能隨便改詩?這就是問題所在。

他所抄之二,亦有雷同之處,他將《鸝》中的“偏倚橫枝人”,錯作“偏橫枝人”,“坐”與“立”二字,卻是大有不同。

這種失誤,已經不僅僅是字寫的好不好,而是跟作者本身的修養有關。很明顯,作家在寫這首詩時,只是爲了寫而寫,對詩中的意境並不理解,或者說根本不關心。

其次,從作品的形式來看,也是一種令人不適的。這位作家已經儘可能地簡化了它的造型,只是將三張卷軸拼在了一起,用兩根紅線隔開。

這種方式有什麼不好的?一是行草書法講究氣韻靈動,而“通”並不只是“上下”兩個字的關係,還包括“行”與“行”的關係。用一條線把本來屬於一個整體的內容強行分開,使工作變得微不足道。

二是用大紅色的分界線,在淡雅的宣紙上顯得格外醒目,和整個作品的風格極不和諧。造型也很考驗一個人的審美觀,用什麼紙,用什麼顏色的線條,都要特別注意。

就筆法而言,筆者是學趙之謙行書的,這是因爲他的取法和書法功底的深厚,特別是他的筆墨,乾溼濃淡,極具韻律感,幾種淡色的使用,更增添了作品的意蘊。

從筆法上來看,這幅畫的作者應該是個有才華的人,所以纔會被評委們評爲最佳。但是,按照中國書協的有關規定,如果一幅作品有非常明確的“硬傷”,就會被“降格”,甚至被取消資格。

四個明顯的錯別字,在一篇字數不多的大作文中,足以讓人“駭目”。而如此一件作品竟然能夠獲得中國藝術大獎,更加令人“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