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炫光大亂鬥,到底誰的炫光最強?
點擊圖片跳轉視頻!
vivo X200 Pro 拍照有炫光?
這應該是最近機圈吵的最熱鬧的事兒了,前有影視颶風 Tim 專門做了驗證視頻,後有 vivo 產品副總裁黃韜發聲明。
Tim 那邊驗證了 vivo X200 Pro 確實有炫光,還挺明顯的。但他也證明了現在幾乎所有旗艦無法避免炫光,這跟鏡頭有着直接的關係。
我們也知道 vivo 這次發佈了好幾款新機型,鏡頭也不太一樣。那他們的炫光有沒有區別?拍照的時候有沒有辦法規避?
我們參考了影視颶風的視頻,設計了一個測試炫光的實驗:
用電控轉盤,規定好轉盤旋轉角度 ( 90° ) 和旋轉速度 ( 1r/min,6°每秒 ) ,將手機夾在轉盤處,置於光區中心位置。
在分別測試了 X200 Pro ,X200 Pro mini ,以及 X200 標準版的主攝。實驗結果也驗證了 Tim 的結論,光源在斜側方和正側方,分別會有一個產生畫外炫光的角度區間,斜側方相對更明顯且角度區間更大,正側方炫光在前一條炫光消失後出現,面積較大,且不明顯。
X200Pro 的炫光最爲明顯,X200 Pro mini 次之,X200 標準版最不明顯。三者在特定角度下,均能觸發畫外炫光。
既然設置好了實驗,我們也順便測試了一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幾款旗艦機型的炫光情況。
大家可以通過測試視頻看出來,不同手機的炫光的變幻形態差不多,但濃度不同,顏色也不同,觀感上還是有不少區別的。
既然大家都逃不過炫光的魔爪,那炫光是如何產生的呢?現在到底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這些問題,這期給大家答案。
接下來的知識可能就有點硬核了。首先我們先從最簡單的成像來說起:這是一個簡化版的鏡頭,它的成像路徑是這樣的:正常來說,光會透過鏡片最終達到傳感器上成像。
但是,大家應該知道光波通過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我們小學三年級的菲涅爾公式就是描述這個現象的,就是即使入射的光線完全垂直於介質表面也會有一定比例的反射。
而且,入射角越大,反射率越大 。
倒黴就倒黴在這個反射的光線上了,它不按照我們既定的路線走,而是自己開闢了額外的光路,最終錯誤的成像。
大家看到過相機的那種爆炸圖吧,鏡片非常多,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這種不聽話的反射光線。
那種與光源形狀相似的虛像我們叫鬼影,而那些形成一片明亮區域的我們就叫炫光。炫光有很多種,像光暈式、發射狀、花瓣狀。而這次掀起輿論的就是畫外條狀炫光。
而且,廣角鏡頭和光圈大的鏡頭,是更容易出現炫光的。
大家見過魚眼鏡頭吧,爲了擴大鏡頭視角,它的鏡頭凸的很誇張,因爲它要儘可能的接收四面八方來的光線。
越凸的鏡頭,邊緣光的入射光線與鏡頭的入射角度更大,這種光線更容易在多個鏡片組中間反覆反射。
光圈大也是,擴大了光線接收範圍,也比光圈小容易炫光。
手機 CMOS 尺寸小,想要達到等效 24mm 焦段,也就是各家旗艦機主攝的焦段,就需要採用比全畫幅相機的 24MM 鏡頭更廣更凸的鏡頭,像燈泡頭一樣,
然後爲了大家的拍照體驗,也都是可變光圈,最大光圈都能做 f/1.6 左右。你說長成這樣,這不眩光誰炫光。
當然,相機出現了兩百多年了,大家爲了減少這種現象,不是沒努力,
比如鍍膜,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我們把光看成一種波,讓膜前和膜後的反射光正好波峰波谷疊加,讓反射的光互相抵消,直接歸 0。
從早期單層鍍膜,發展到後來的多層鍍膜,就是通過不同的膜來消解不同波長的光線,已經快成膜法了。
但是吧,鍍膜也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光線角度和波長,如果遇到強光源的情況,還是會有少數光線逃逸鍍膜的魔爪,最終在成像上留下自己的影子。
各家採用的鏡頭材質和鍍膜不同,導致各家旗艦機炫光顏色的不同深淺不同。
vivo X200 Pro 比 vivo X100 Pro 時代的畫外炫光看起來要明顯,就是因爲他們換了鍍膜策略,這在 vivo 的聲明中也被證實了。
當然他們換鍍膜是不是降本呢?這個不好說。
也有可能是爲了壓抑其他拍照問題,反而把畫外炫光給加重了。我們看到vivo X200 Pro和 Pro mini 對花瓣炫光的抑制確實很不錯,而標準版抑制的就一般。
結合上面畫外炫光的結果,我們推測 Pro 和 Pro mini 用的一種新鍍膜,而標準版的則是傳統鍍膜。
那手機拍照炫光的問題,能跟黃韜說的一樣,通過 OTA 算法,或者加裝配件來解決嗎?
OTA 我們還得靜觀其變,估計要通過 AI 來優化成像了,效果不敢保證。 但加裝配件是一定行的。
我們也在拍照的時候測試了一下, 在 X200 的相機模組旁邊,用兩根手指擋住部分來自光源的光線,炫光就消失了。
所以,無論是加裝手機遮光罩,或者是像 Tim 說的那樣用全包的手機殼,應該都是能很大程度緩解這種畫外炫光問題的。
甚至,影視行業已經學會如何跟炫光和平相處了。現在已經演變成如何控制炫光、美化炫光,利用炫光來營造不同的風格和氛圍。
講道理,隔壁 20 萬一顆的電影 鏡頭的炫光,確實比咱們手機的要好看不少。
當然,我們做這個視頻絕對不是爲了洗誰。
當時問題爆發時有人給我們留言說,爲什麼測評沒有說炫光問題。我們自己也有點懵,並且,立馬反思了爲什麼。
和幾個測試手機的影像同事聊了一下,發現習慣了使用了攝影器材的人,在拍照時就會下意識規避有炫光的取景。把相機拍照的習慣延續到手機上,也就從來沒有想着專門去看看它炫光小不小,或者嚴不嚴重。
當然,網上這麼一發酵這麼也有好處,大家集中關注到炫光,我們也真正的搞明白炫光的原理了,未來測試的時候也會關注到這一塊。
相比傳統影視行業,手機攝影的發展史確實非常短,炫光它確實是個問題,也是未來所有手機廠商需要嘗試去解決的。
而且,手機跟相機不一樣,它是個便攜設備,不可能跟專業攝影一樣隨身攜帶遮光板遮光鬥等專業設備。
即使消除不了,至少控制和美化得不影響觀感也行。 正好手機攝影發展到現在也有點無聊,炫光復雜多變,就是一個很好 的目標,就看誰能啃掉這個硬骨頭,到時候說不定就是隔壁影視行業,反過來抄手機攝影的作業了!
撰文:結界 & 米羅
視頻製作: 楚健 & 張澤 & Ricky
美編: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