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就能驗尿! 「健康物聯網黑客鬆」讓檢查更生活化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爲了提升未來行動健康醫療的創新,臺北醫學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遠距行動健康照顧團隊(MIT-Sana)於今(30)日至10月2日止,舉辦國內首次「國際健康物聯網黑客鬆」(Health IoT Hackathon),吸引了近百人組成22團隊、18位國內專家學者以及7位來自MIT的醫師、教授共襄盛舉。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表示,希望參賽者透過與國內外專家學者的brainstoming(腦力激盪),針對特定的醫療問題,利用物聯網(IoT)將醫學、資訊、工程、電子、管理等產業做結合,創造出對健康醫療有利的應用程式或穿戴裝置。
▲2016健康物聯網黑客鬆舉行開幕儀式。(圖/臺北醫學大學提供)
李友專說,此次比賽共請來5位來自MIT的醫師或教授擔任mentor(導師),另有2位「不請自來」的學者即將在晚間抵達臺灣。除了國外學者外,主辦方還邀集了18位來自新光、北醫、國防醫學院、產業界的專家學者進行指導。每一位MIT mentor需指導4個團隊,每一位團也會分到1位local mentor,「中英文都可通」。
此次參賽者的年齡分佈甚廣,從18、9歲的青少年至4、50歲的業界人士皆有,亦可見公司的研發部門派人蔘賽。
30歲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也是參賽者之一。他與Dcard手機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工程師、微軟工程師共同設計了一個「尿液檢查app」,從馬桶中的尿液顏色與回答系統提出的一連串問題,判斷身體是否出狀況,亦或還是單純的食物影響?如此一來不僅可減少不必要的就醫時間,對於做過泌尿道手術的患者,也能時時給予警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也是參賽者之一。(圖/記者嚴雲岑攝)
李友專說,參賽者共分prototype(原型)與concept(觀念)兩大類。前者需要把實際的軟體或模型做出來,但由於時間短促,他坦言「外觀不需華麗,電線外露都沒關係,只要成品出來即可」;至於Concept組則需着重應用情境與概念,「參賽者在最後報告時要把原理說清楚,像多哆拉A夢那種憑空變出的,我們就不能接受」。
臺北醫學大學與MIT聯手舉辦的「國際健康物聯網黑客鬆」比賽,將於10月2日中午進行評審並頒獎。首獎獎金爲新臺幣8萬元,貳獎與三獎則分別爲新臺幣4萬元與2萬元。李友專說,prototype與concept組不會分開評審,即便沒有得獎,競賽中也提供了6、7場來自國內外專家的演講,希望參賽者都能透過互相激盪、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