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半導體新規影響 美系晶片設備廠商將駐華外籍員工轉往東南亞

去年10月美國3大晶片設備廠將在大陸的外籍員工全數撤離,日媒證實這批員工已陸續轉移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並增加在東南亞的產能。(圖/Shutterstock)

去年10月美國出臺新的半導體新規定後,傳出美國3大晶片設備廠將在大陸的外籍員工全數撤離。日媒報導稱,這些來自美國3大晶片設備廠的外籍員工證實已陸續轉移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並將相關業務設法轉往東南亞。

據《日經亞洲評論》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稱,受去年10月出臺的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新規影響,美國3大半導體設備大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科磊(KLA),自去年10月以來,正在努力將相關業務從中國大陸轉往東南亞,並紛紛將非中國籍的員工轉移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或是設法增加東南亞的產能。

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說,這種現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些美國設備製造商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爲中國市場提供服務。不過,這3家公司仍將繼續保留在中國的營業部門。

據泛林集團、科磊的子系統供應商高層透露,上述趨勢是在去年底出現的。「過去幾個月來,客戶要求我們加速支持他們東南亞的據點。我們注意到,客戶當地的人員增加了。」

根據SEMI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單一市場,2021、2022這2年都是全球最大晶片買家。中國大陸市場對美國半導體設備商的營收佔比接近30%,但從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科磊上一季財報來看,他們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佔比已下降至20%、24%、23%。

報導說,泛林集團1月25日宣佈全球裁員7%人,約有1300名全職員工與700名臨時工受影響。消息顯示,許多在泛林臺灣分公司的臨時僱員已被告知,農曆新年後將不再續聘。

科磊設於新加坡的亞洲總部的資深主管表示,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公司在東南亞部門正在擴充,現在問題是,如果中國不再是公司增長的動力,下一步該怎麼做?日本晶片設備製造商一位高級主管表示,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加上中國本土晶片設備廠漸漸崛起,全球晶片需求明顯放緩,中國會把資源投入國內的企業。

報導表示,美國晶片行業在1960年代首次開始向亞洲尋找代工廠以降低成本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成爲首選目的地。現在這些國家已經擁有半導體制造、封裝和測試集羣。英特爾、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等晶片製造商都在東南亞設有工廠,並計劃進一步擴大。

產業諮詢公司分析表示,由於美日荷協議,未來3到5年中國晶片發展的步伐將放慢,,但仍將增加在設備領域的投資。從長遠來看,中國仍將找出晶片產業自力更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