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越號和朴槿惠讓韓國人覺醒 BTS「年輕人的悲歌」成爆紅關鍵
20年前,韓流從臺灣開始,逐漸把KPOP帶向世界。不可諱言,南韓流行音樂受到歐美市場極大的影響,喜愛歌頌的事情,也不外乎是派對、揮霍、風花雪月。就連韓劇,「富二代」都是相當常見的元素,猶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與投射。但這樣的走向,自2014年開始,有了極大的變化。
▲「富二代」的花花世界,原是韓劇最出名的特色之一,圖爲《繼承者們》劇照。(圖/翻攝自SBS官網)
相較於華語歌手可能二、三年才磨出一張專輯或作品,南韓娛樂產業在汰舊換新極快的情況下,發展出有如罐頭工廠的生產線,許多經紀公司不只培養藝人更培養作曲家,隨時隨地協助或爲旗下藝人量身打造歌曲。
這些「作曲家」多數是被經紀公司送到美國受訓,因此不難感受到,在KPOP蓬勃發展的這10年間,歌曲受到美式曲風很大影響,老外歌曲中的香檳、派對、辣妹,自然也是韓樂中的主流。就連韓劇也是如此,「富二代」更是好一陣子的南韓偶像劇顯學,高富帥男主角配上傻白甜女主角,不但是劇情必備公式,某種層面上,也是一般人對於美好世界的幻想和投射。
►更多【韓流翻轉檯灣20週年】相關新聞
▲韓樂受美式風格影響,早先特別多描寫派對等紙醉金迷生活的歌曲。(圖/翻攝自2PM《Hands Up》MV)
但一切的美好泡沫,在2014年4月16日全被打破。「世越號沉沒事故」是南韓人心中永遠的痛,這不僅僅是一件單純的意外,事發後,朴槿惠政府種種令人不可置信的作爲:包括消失7小時的總統、雜亂無章的SOP、阻止民間救災的傳聞、和封殺不利政府言論的人士。姑且不論傳說色彩濃厚的「獻祭說」,可以確定的是,朴槿惠令南韓人對政府失去信心。
▲「世越號沉沒事件」是南韓人民心中永遠的痛。(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世越號沉沒事件」是南韓人民心中永遠的痛。(圖/路透社)
再加上她不顧民情和日本政府商定了「日韓慰安婦協議」接受慰問金,但由於日本堅稱這10億日圓是「治癒金」並非「賠償金」,換言之,只是慰問,不是道歉。此舉更是觸動民族敏感情緒,讓朴槿惠被狠批是「用10億日圓把慰安婦尊嚴給賣了的叛國賊」。
▲朴槿惠原先希望以拖待變,熬到滿任期下臺,最後仍成爲第一個被彈劾成功的總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最後的「閨蜜門」事件,以朴槿惠好友崔順實的女兒「走後門」進去名門大學爲引,讓升學競爭十分激烈的南韓人民羣情激憤。而後又爆出崔順實幹政,一切自「世越號」以來累積的憤怒和怨氣,讓超過100萬南韓人民走上街頭,在光化門前聚集「倒樸」,最終讓這位南韓首位女總統,也成爲南韓首位遭彈劾下臺的總統。
►更多【韓流翻轉檯灣20週年】相關新聞
▲民衆徹夜露宿光化門前廣場,聽到朴槿惠被彈劾,放聲歡呼尖叫。(圖/路透社)
看似與娛樂無關的政治事件,卻別忘了,藝術永遠反映社會真實和生活。喜愛和觀察韓流文化10多年的老粉對《ETtoday星光雲》記者說:「以前韓樂唱派對、唱把妹,或是說難聽一點根本沒有意義的歌詞,但這幾年間,會發現歌詞變得有深意許多,舉個例來說,防彈少年團就是這樣紅的,因爲他們唱的是年輕人的悲歌。」
▲防彈少年團自2015年開始推出的《花樣年華》三部曲,唱出青春悲苦,是他們爆紅的關鍵。(圖/CFP)
「年輕人的悲歌」這形容彷彿不能再更貼切,也點出流行文化從「小確幸」,逐漸轉向「小確喪」。當人們不再相信美好生活的泡泡,那麼真實反映人生的作品,在這之後的確得到了更大的迴響。
▲GOT7榮宰上傳翻唱曲,紀念世越號悲劇。(圖/翻攝自榮宰IG)
像是防彈少年團在出道曲《No More Dream》就唱道:「小子,你的夢想是什麼?」而讓他們人氣和高度更上層樓的《春日》,更是一首被指爲追悼「世越號」的作品。如同防彈少年團老闆房時赫受訪時所說的:「一開始叫團員們寫詞、寫曲,交回來都是一些炫耀的內容,我全退回了。我要求他們『一定要寫自己的故事』,比起刻意營造愉快、幸福感的音樂,我更希望他們唱出年輕人經歷的殘酷現實。」
►更多【韓流翻轉檯灣20週年】深度報導
▲防彈少年團《春日》被指爲追悼「世越號」,MV中的布鞋更被視爲是紀念亡者的符號。(圖/翻攝自YouTube)
不僅防彈少年團,像是韓團SEVENTEEN、太妍、GOT7等流行歌手,也是不只唱出歡愉,更多的是人前人後的孤獨和落寞。另外從南韓近幾年盛行的嘻哈節目,包括《Unpretty Rapstar 2》的Heize、《Show Me The Money 6》的禹元材(前譯:禹元宰),都是以自身悲痛的故事寫成歌,反而令人更有共鳴。
▲禹元材用「兩包藥」唱出自己受恐慌症和憂鬱症所苦的心聲。(圖/翻攝自Mnet)
當然,影響不只是歌謠界。不敗元素「富二代」還是有,但像是開創韓劇新格局的《未生》,或是女主角「老二處境」真實地可憐的《請回答1988》、以心理疾病爲題材的《沒關係,是愛情啊》、敘述打入谷底重新尋找夢想的《三流之路》、被稱作「小確喪」厭世又療愈的《今生是第一次》,亦或是《Live》和《我的大叔》,都是近幾年貼切又寫實的劇情,足以顯示「厭世」的風格,反而帶給觀衆「感同身受」的療愈感。
►更多【韓流翻轉檯灣20週年】深度報導
▲韓劇《三流之路》描述不平等社會下,小人物重新尋找夢想的故事。(圖/翻攝自官網)
5月結束的《百想藝術大賞》,76歲的演員羅文姬以《花漾奶奶秀英文》摘下影后。她在片中因高齡學習英文笑料百出,但喜劇的背後,卻包裹着劇中角色年少曾是慰安婦的悲傷過去。一場遠赴美國法院以證人演講的劇情,她掀起肚子上醜陋又不規則的刀疤,激動地說:「我就是證據,看着這些刀疤就會想起當年的苦楚,我那時候才13歲。」
▲《花漾奶奶秀英文》用喜劇包裹悲痛的史實,羅文姬片中掀開肚皮,露出遭虐待的傷疤。(圖/friDay 影音提供)
電影尾端,日本代表怒斥:「你到底想要多少錢才願意解決這件事?」不難看出導演對於時事的呼應和不滿。我想,如果導演拿這問題去問問正在獄中的朴槿惠,或許她會回答:「10億日圓。」
▲76歲的羅文姬以《花樣奶奶秀英文》,拿下第54屆百想藝術大賞「影后」。(圖/翻攝自VLIVE)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達志影像、美聯社、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