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漲到離譜,藥企望“藥”興嘆!

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7月下旬的安徽亳州陣雨滂沱,路上行人稀疏,但亳州的產業地標——康美中藥城卻人聲鼎沸,他們都在忙碌着當天的中藥材交易。

康美中藥城交易中心。 陳雨康/攝

在這一片熱鬧中,漲價,無疑是這座市場近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近一兩年來,中藥材價格暴漲讓整個市場都處在一片躁動氣氛中,部分熱門品種價格更是連漲數倍之多,不少早有囤貨的商家更是賺得盆滿鉢滿,中藥材種植戶也迎來了“大豐收”。

但這一輪中藥材異常漲價的背後卻另有推手。7月24日,亳州市中藥材協會在發佈的《關於禁止哄擡中藥材價格的倡議書》中提到:“當前,受社會資本的影響,部分中藥材從業者組成聯盟,奇貨可居,導致一些中藥材品種價格異常波動,已經嚴重超出了歷史價格。”

這場漲價狂歡的背後更是暗藏隱憂:在無規失序的金融化熱錢炒作下,中藥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攀升,部分藥企無奈選擇少生產甚至停產,進而導致患者用藥緊缺;中藥材種植農戶盲目跟風擴大熱門品種種植,爲未來的下跌週期埋下伏筆,面臨血虧窘境……

漲到商家都直言“離譜”

亳州——作爲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毫無疑問地被稱爲“中藥之都”。從華佗在這裡開闢第一塊藥圃開始,中醫藥就融進了亳州人的生活,也逐漸成了這座城市的經濟命脈。

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陳雨康/攝

早晨9時,記者走進康美中藥城——這座全球最大中藥材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廳,一眼望去,一排排被麻袋裝滿的各色中藥材俯拾即是,不少攤位前人頭攢動,這其中,不僅有拎着塑料袋的散客,更有用筆記本記錄市場行情的專業貿易商。

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康美中藥城)全國規模較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圖片爲交易大廳的早市交易實景。陳雨康/攝

交易大廳露臺邊的長凳上,年過六旬的採購商老徐正清點着推車上的貨品。他告訴記者,這兩年的中藥材價格可以用“離譜”去形容,尤其是“三白一黑”(白朮、白芍、白芷和牡丹皮)。其中,常年20元/公斤到40元/公斤的牡丹皮,現在市場報價已經叫到120元/公斤以上,抽芯率較高的精品甚至達到200元/公斤。白朮這種常年20元/公斤到30元/公斤的藥材,從去年開始節節攀升,當前報價已超過150元/公斤。以前白芍的尾芍賣5元/公斤都沒人要,商家基本上就直接扔了,現在這些貨也可以賣到四五十元每公斤。

康美中藥城,圖片爲牡丹皮。陳雨康/攝

“白朮37元/公斤,白芍24元/公斤……”走近老劉的店鋪,映入眼簾的是門口寫着的價格表。“這是去年的價格。”老劉搖了搖頭,“兩個星期前,白朮還是賣150元、160元一公斤,現在已經漲到每公斤180元、190元。白朮你現在要的話,我給你每公斤180塊錢,不過要等一個禮拜纔會有貨。”

據他介紹,暴雨導致內澇是這一輪白朮漲價的主因。今年7月中原地區遭遇暴雨天氣,安徽亳州、安徽太和、河南沈丘等地的白朮種植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澇災。部分地塊積水嚴重,白朮長勢受到嚴重影響,部分種植戶已提前採挖以減少損失。

一位接近當地中藥材協會的人士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前幾年牡丹皮(黑丹皮)每公斤大多十幾元、二十元,好一點的小三十元,導致農民對它棄如敝履,種植面積開始縮減。如今,牡丹皮突破了一百元每公斤大關,而且市場貨源緊張,短期內很難補貨。

“因爲大家都知道它(黑丹皮)的貨是跟不上的,甚至有人估計未來兩三年地裡都拿不到很多貨,所以就有人兜手裡不賣,想等着價格再高一點賣出。”該人士說道。

類似白朮、牡丹皮的價格暴漲“神話”在整個中藥材市場中並不少見。以此前極爲火爆的品種酸棗仁爲例,2020年左右時,這一品種的價格在200元/公斤左右,但到2023年時一度逼近1000元/公斤,漲幅將近5倍,但這一品種到今年價格又快速下滑,目前最新價格已降到520元/公斤。

中藥材天地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價格年漲幅超過100%的中藥材(含同一品種不同規格)已超過60個,年漲幅在百分之幾十的品種則更多。

不僅是在亳州,廣西玉林的中藥材也經歷着異樣的瘋狂。中藥材天地網的一份玉林藥市6月點評顯示,今年6月,中藥材中的調料品種行情全線暴漲。起先,是由於胡椒在越南主產區減產,隨後在國際資本進入和美元匯率繼續浮動的情況下,胡椒在越南產地行情持續上漲,並由此激發了中國市場的投資熱情。

據介紹,由於胡椒是國際性大宗品種,6月前期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其行情在國內一些團隊的操作之下暴漲50%,前期壓貨的商家賺得盆滿鉢滿,並帶來了市場的蝴蝶效應。一時間,白豆蔻暴漲、草果暴漲、蓽茇暴漲、香葉大漲,肉豆蔻大漲……6月10日前後幾天,玉林調料市場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賣貨的、買貨的、打包的、看熱鬧的,比比皆是,行內的行外的都想來分一杯羹,商家情緒躁動,市場已經陷入瘋狂。

熱錢涌入加速“供需失衡”

從前文所述不難發現,中藥材價格暴漲並非毫無緣由,其價格往往是由於天氣導致減產等客觀因素引爆,部分熱錢涌入加速“供需失衡”。

對此,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周宗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近幾年中藥材漲價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正常漲價,目前中醫藥的使用在提高,同時此前幾年消耗了大量庫存,因此隨着市場使用量增加,中藥材整體價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漲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則是資金炒作,目前相當多資金從房地產等領域退出後,選擇了中藥材作爲新炒作目標,這主要是由於中藥材的生長需要時間,更需要“看天吃飯”,因此供應總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需要多年生長的中藥材,想短時間大量供應更不可能,因此囤積中藥材成了一些商家牟利的手段。

“比如黃連,它的生長時間要到5~7年,早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就瞭解到有一些資本在囤積黃連。當時黃連的價格非常之低,在每公斤50元到70元之間,炒到去年,黃連的最高價到現在已經是每公斤400多元。”周宗晟說。

一位在重慶從事中藥材收購的小商家也表示,這幾年中藥材價格確實漲得非常高,波動也更大。“據我瞭解,確實有很多大資金,之前是做房地產的,現在很多都來炒中藥材了,他們基本就是從我們手裡收購走大量的藥材,然後放在冷庫中儲存起來,等待價格漲上去之後再放出來。像我們這類沒有太大資金實力的小收購商,平時是根本不敢囤貨的,放太久我們都怕砸手裡,但他們不怕。一般我們從種植戶手裡收購之後,只要每公斤有個1元、2元,甚至5毛的利潤立馬就轉手賣掉了。”

據介紹,這類熱錢還會跟中藥材市場方面的信息數據方、倉庫方、流通方等各方合作,在業內人士的加入下,其炒作成功概率非常高。

亳州的一位商家則表示,有傳言說,所謂的“大老闆”會組成類似“冷鏈商會”的組織,通過幾千萬乃至上億的頭寸,奔赴原產地鎖定貨源,從農戶手中轉移大量現貨至冷庫囤積,炒作藥材價格。尤其是在極端天氣等條件的加持下,炒作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行業短視頻的傳播,也在中藥材市場上扮演着漲價的催化劑。

記者在實地探訪中瞭解到,夏天以來亳州中藥材行業最引人矚目的消息便是7月上旬亳州某冷庫失火。該消息主要通過短視頻曝光,一個失火的畫面配上“萬噸藥材付之東流”“白芍、丹皮損失慘重”等字幕,極其挑逗業內交易者的情緒。

這則沒有從權威渠道發佈的“冷庫失火”信息經過不斷傳播,衍生出了多個版本,間接導致了這一獨立的突發消防事件演變成影響市場的價格推手。

中藥材天地網則表示,今年6月調料品種的漲價,絕大部分是人爲因素的影響。股市、樓市降溫,貸款政策寬鬆,大部分資金尋找投資機會,調料中一些品種具有金融屬性,所以吸引了不少的熱錢。一段時間以來,調料市場的生面孔比較多,不分青紅皁白的“你買我也買”,刺激行情飆升。瘋狂的市場使得各方參與者幾乎失去了理性,也迷失了方向。

而前述的亳州商家進一步表示,目前包括白朮在內的幾個中藥材品種價格,明顯存在虛高和價格泡沫,但戳破泡沫只需一個時機。“如果有關部門要嚴打,或是這些事件有了大面積曝光,業內就有了共識,那價格可能會迅速回落。”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不認同炒作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從事中藥材行業三十餘年的侯氏藥業侯濤已經歷中藥材市場的數輪週期和多次波動,對於近兩年以白朮、牡丹皮爲代表的中藥材價格大幅上行行情,他認爲,其本質仍是行業運行週期的反應。無論是何種中藥材,“少了是寶,多了是草”是亙古不變的規律。

以白朮爲例,據他介紹,2008年白朮價格約爲18元/千克,在天氣等原因的作用下,此後白朮價格始終在15元/千克至17元/千克之間反覆浮動。2019年,白朮價格一度跌至7元/千克,彼時,儘管一般農戶略有利潤,但白朮的種植大戶嚴重虧損。2020年,受雨水和內澇影響,白朮減產,加之玉屏風等藥品需求增加(其原料之一即爲白朮),導致白朮價格迅速上漲。

“白朮長年處於價格較低位,導致種植戶態度消極,其種植面積難以增加。而2019年以後的減產、天氣等原因,極大地消耗了白朮庫存。2022年前後,玉屏風等藥品需求火爆,已經經歷過一輪去庫存的白朮進一步走俏。”侯濤說。

侯濤也直言,不容忽視的是,數字經濟尤其是電商等平臺的興起,讓業外人士進入中藥材行業的門檻變低。新進從業人員數量在近兩年與日俱增,有類似“鮎魚效應”的作用,進一步激發了中藥材市場的活躍度。在侯濤看來,這種現象也必然會導致部分藥材的價格上漲。

炒作對行業破壞性巨大

所謂炒作,就是用手段隱藏了真實的“供需關係”,一旦“真相大白”,炒作自然偃旗息鼓。今年6月廣西玉林調料品種的漲價就是如此。

市場永遠沒有隻漲不落的行情,在經歷6月前期的瘋漲後,6月12日,一則越南產地胡椒掉價的消息傳遍商家們的朋友圈,廣西玉林市場上午還是高漲的胡椒到了下午立即下跌,並引發了一些商家的恐慌性拋售,6月15日胡椒最低跌至45元每公斤,相比6月12日最高的每公斤65元跌去30%,追漲的商家多數被套。此次胡椒掉價還引發了市場的連鎖反應,各品種也隨即全線下跌。6月下半月以來,雖然有個別品種價格有上漲的跡象,但主要品種的表現是大勢已去,不少後期跟風者成了接盤俠。

中藥材炒作之下,不僅是跟風炒作的資金面臨巨大風險,對中藥材乃至中藥行業的發展都有着巨大的破壞性。

“中藥材價格的無序上漲,首先威脅到的就是中藥企業的發展。我們很多藥比如一些中成藥或者中藥飲片的成本價格漲上去以後,但醫保那邊是不可能隨時給你漲價的,導致藥企甚至停產某些中成藥,因爲成本太高,多生產就是多虧錢。而這,顯然對老百姓也是不利的,因爲藥最後還是要投入到正常的醫療和健康中使用,它才能夠發揮價值。”周宗晟說。

而在周宗晟看來,中藥材炒作甚至還會帶來中藥行業的劣幣驅逐良幣:“中藥材是分等級的,在價格暴漲之後,我爲什麼非要用最好等級的中藥材?這也導致老百姓在醫保體系裡無法用到最好的中藥。”

中藥材價格暴漲帶來的另一個直接的影響是,不少中藥材種植農戶蜂擁而入,盲目跟風擴大部分熱門品種的種植。這在未來極易導致抗風險能力較低的種植農戶遭受重大損失。

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有不少種植農戶正在跟風種植,但他們似乎並未深入瞭解具體的行情和判斷。重慶的一位種植農戶告訴記者:“我之前是在外面打工掙錢,但現在我朋友種藥材都賺到大錢了,所以我今年也開荒了十多畝地,從甘肅買了一批黨蔘苗過來種上了。”

事實上,若將視角聚焦到中藥材供應的中長期,“穀賤傷農”的困境也在藥材種植環節屢見不鮮。當某種藥材出現商機時,農戶往往會擴大種植規模。然而,這種盲目的跟風種植,卻常導致後續年份供應過剩,市場價格隨之下跌,農戶見收益不佳便會選擇“棄種”,從而爲後續幾年的供應銳減埋下伏筆。

牡丹皮正是在“穀賤傷農”規律下實現價格異軍突起的藥材之一。專營牡丹皮等藥材的商戶樑建軍(化名)對記者表示,三四年前,牡丹皮價格極低,最低達到每斤十幾元。農民經過6年左右的種植後,一畝地產出約三百斤、四百斤的牡丹皮乾貨,總計可以賣出四千元、五千元。但這其中還要扣除挖機費用,以及修剪、刮皮、抽芯、曬乾等加工工序的工人工資,“七七八八都算上,其實掙不到多少錢。”

因此,周宗晟認爲,監管層尤其是部分中藥材種植重鎮的地方政府應引導種植農戶不要跟風,更不能參與炒作,這才能一方面保障中藥材的長期穩定供應,另一方面也更能維護種植農戶的長期收益。

而對於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中藥材領域,周宗晟坦言,對於資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中藥材行業要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力,有了資本中藥材行業才能快速、高質量發展;但資本進入之後,一定要規範、有序,不能無序地參與炒作賺快錢,這對行業和經濟發展都是有巨大傷害的。”

來源:證券時報官微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何予

校對:姚遠

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