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上海電氣"爆雷"子公司:客戶信用良好欠款蹊蹺
突如其來的“爆雷”,令上海電氣(601727)30萬股東措手不及。
5月31日,上海電氣A股開盤即跌停,截至收盤,6.3億元的封單仍牢牢封於跌停板上;H股開盤則一度跌逾20%,收盤跌幅略收窄至17.79%。
在此前的公告中,雖然公司已表示採取相關行動,包括:正在全力覈查通訊公司應收賬款大額逾期原因及相關情況,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處置前述風險事項;公司已積極尋求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協助,加大調查力度,全面深入覈查相關事實;公司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啓動責任調查和問責機制等。
但市場對此仍有疑問,有一定“背景”的客戶們爲何會不約而同地發生欠款行爲以及回款停滯?公司的銷售模式是否符合常規?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及時等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向上市公司就相關事項提出採訪要求,截至發稿,未獲公司迴應。
子公司嚴格排查進出車輛
5月31日下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來到位於上海楊浦區新村街道的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大門的牌匾上印着兩行字“上海電氣/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走近公司門口,一座約4層樓高的米黃色辦公樓映入眼簾。辦公樓的外立面掛着“上海電氣”的Logo。
記者注意到,與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相鄰的還有幾家電纜設備公司。下午四點左右,廠區傳來“嗡嗡”的機器高速作業的聲音,不過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內較爲安靜,記者從門口看過去,未看到公司經營區域內有人員走動。
此外,4層樓高的辦公樓旁還有幾幢白色的建築物,記者向保安詢問是否爲公司廠房,保安表示不知情。“我們是外包的安保公司,只負責公司門口的安保。”據該保安的描述,他來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工作才一兩年,對公司情況不太瞭解。“只知道他們上下班時間都不太固定,有的來得早,有的來得晚,有的四五點就下班了,也有的到晚上十點多才下班。”
“最近到訪公司的客戶比較多,領導要我們做好登記,外來車輛和人員只能由公司的人帶才能入內。”記者注意到保安手中的信息登記表已經填寫了大半頁。記者看到,進入公司的每輛車保安都要攔下來詢問對方事由,甚至檢查車內物品。一輛商用車在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門口停留,被保安詢問信息後又選擇離開。“公司領導說不讓放這輛車進來。”保安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工商信息顯示,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生產、銷售專網通信產品。從股東結構看,通訊公司共有6位股東,註冊資本爲3億元,其中上海電氣出資1.2億元,佔通訊公司40%股權;其餘上海星地通通信、鞍山盛華科技、北京富信豐源貿易、上海東駿投資管理、上海奈攀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分別是28.5%、8.5%、8.5%、8.5%和6%。
作爲上海電氣的子公司,應收賬款爲何大面積逾期,公司真實的經營情況如何?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電話未接通。
股價一字跌停
回溯前情,5月30日晚間,上海電氣發佈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公司對通訊公司的股東權益賬面值爲5.26億元,另公司向其提供了77.66億元的股東借款。極端情況下,最終可能對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造成83億元的損失。
與此同時,上交所也火速下發監管函,要求公司妥善處置風險事項、合規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表示,除該風險事項外,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平穩,公司將繼續圍繞既定戰略,推進各項主營業務有序開展。
目前,上市公司存續債券包括40億公募債和部分ABS。兩隻公募債在5月31日均有買賣盤詢價,相對偏離估值淨值不算大,其中剩餘期限爲8天的超短融“012101377.IB 21滬電氣SCP001”有成交,成交收益率2.55%,高於中債估值2.34%。目前來看,事件對債市的影響相比股票要小一些,但仍有待觀察。
根據上海電氣的公告,截至公告日,通訊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爲86.72億元,賬面存貨餘額爲22.30億元,通訊公司在商業銀行的借款餘額爲12.52億元,公司向通訊公司提供的股東借款金額合計爲77.66億元,均存在重大損失風險。
上海電氣表示,鑑於通訊公司應收賬款金額較大,雖已採取多項措施催收,但應收賬款收回的金額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對通訊公司應收賬款評估減值風險,計提相應減值金額,可能導致通訊公司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如應收賬款最終無法收回,將可能導致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的風險。
“整體來看,通訊公司在銀行的貸款規模不算特別大,主要依靠股東借款來融資。隨着風險事件暴露,可能存在銀行抽斷貸來控制風險敞口的可能。”一位滬上投資圈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
值得關注的是,通訊公司採取的銷售模式是由客戶預先支付10%的預付款,其餘款項在訂單完成和交付後按約定分期支付。隨着通訊公司業務發展,公司對其加大了資金支持。
但自2021年4月末起,上市公司陸續發現通訊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經催討,其客戶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欠款行爲,回款停滯。截至公告日,通訊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爲86.72億元,賬面存貨餘額爲22.30億元,通訊公司在商業銀行的借款餘額爲12.52億元,公司向通訊公司提供的股東借款金額合計爲77.66億元,均存在重大損失風險。
上海電氣認爲,極端情況下,最終可能對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造成83億元的損失(即對通訊公司的股東權益損失和股東借款損失)。此外,通訊公司在商業銀行的借款12.52億元,也存在無法按約清償的風險。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通訊公司總資產101.04億元,淨資產13.15億元,應收賬款3.89億元,應收款項融資55.25億元,應收賬款表外融資27.75億元,存貨22.13億元。2020年度通訊公司營業收入29.84億元,營業成本24.51億元,淨利潤9024.70萬元。
四平八穩的成績單似乎很難與“爆雷”掛鉤,但通訊公司在年初似乎已顯現些許隱憂。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天眼查瞭解,今年1月19日通訊公司出現一次法定代表人變更,由呂亞臣變更爲沈欣。相關信息顯示,呂亞臣自2016年起便出現在公司董事備案一欄之中。
近3個月之後的一則消息,或爲這次變更增添了註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4月7日公佈信息顯示,上海電氣原副總裁呂亞臣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這距離呂亞臣退休尚未滿一年。
相關簡歷顯示,呂亞臣1960年3月生,1982年8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先後任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生產長、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上海重型機器廠廠長;上海電氣重工集團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的信息顯示此次爆雷與上述呂亞臣事件是否存在關聯。在本次事件中,更需要了解的則是相關客戶背景、銷售模式以及欠款的原因等。
客戶背景不俗
截至相關公告日,法院已經依法受理通訊公司就應收賬款提起的相關訴訟。細觀四家欠款客戶均有不小來頭,例如,欠款金額最大的一戶是南京長江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南京長江),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是原南京長江機器集團有限公司改制重組、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控股的國有大型電子信息企業。
據披露,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間,通訊公司與被告南京長江簽署了《採購合同》,南京長江向通訊公司購買通信產品,合同金額合計21.38億元。通訊公司按約履行了合同義務,至起訴日被告南京長江於上述合同項下尚欠付貨款20.89億元。通訊公司依法提起訴訟。
又如,欠款金額排在第二的是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貿易分公司(簡稱首創貿易),該企業是首創集團設立的分公司,後者爲大型國有企業。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通訊公司與首創貿易簽署了《產品購銷合同》,首創貿易向通訊公司購買通信產品,合同金額合計13.09億元。至起訴日首創貿易於上述合同項下尚欠付貨款11.93億元。
緊隨其後的是富申實業公司,其類型爲“全民所有制”,成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內貿易等。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間,通訊公司與被告富申實業簽署了《產品銷售合同》和《設備購銷合同》,富申實業向通訊公司購買通信產品,合同金額合計8.86億元。至起訴日被告富申實業於上述合同項下尚欠付貨款7.88億元。
欠款金額最小的是哈爾濱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哈工投資”),爲國有獨資企業。2019年12月,通訊公司與被告哈工投資簽署了《產品購銷合同》。被告哈工投資向通訊公司購買通信產品,合同金額6302.5萬元。至起訴日被告哈工投資於上述合同項下尚欠付貨款5672.25萬元。
公告顯示,除上述訴訟外,通訊公司已於2021年4月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哈工投資向通訊公司合計支付貨款3.36億元及違約金,並申請了財產保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於2021年4月19日正式受理了案件,並查封了被告持有的9129.85萬股哈空調的股票。
上述客戶欠款到底有何難言之隱?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首創貿易,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暫無更多可以回覆的信息。另外三家公司電話未接通。
爲何同時欠款不還?
欠款方爲何不約而同產生了欠款不還的情況?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特邀委員騰雲撰文分析指出,欠款所涉的被告主體理應信用狀況良好,且目前在公開市場上並無違約記錄。但在買賣關係項下出現如此高金額的欠款不合常理、似有蹊蹺。故應當進一步釐清與涉訴交易所關聯的其他上下游的主體。
在騰雲看來,公告中所涉的欠款主體包括國企北京首創、富申實業、實際控制人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南京長江,以及股東方爲黑龍江省國資委和哈爾濱市國資委的哈工投資。在這其中,除了哈工投資的資信狀況可能稍顯薄弱以外,其他主體資信狀況均良好,且目前在公開市場上無任何違約記錄。而包括北京首創等在內的涉訴國有企業理應資金充裕,無理由在買賣合同項下向通訊公司“賒賬”高達十億餘元。
“有鑑於此,結合我們的實務經驗,我們有理由懷疑和推測涉訴交易的違約系第三方(例如欠款方的下游採購方)違約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是第三方出現重大違約繼而造成了上述欠款方拒絕繼續履行原買賣合同項下的給付義務。”騰雲認爲。
騰雲指出,根據公告信息,通訊公司採取的銷售模式是由客戶預先支付10%的預付款,其餘款項在訂單完成和交付後按約定分期支付。所有出現逾期的涉訴交易均存在了兩年以上,採用的交易方式均爲“10%預付款+交付後按約定分期支付”。而這種做法,普遍地出現在融資性貿易的交易模式中,且早已於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所頒佈的《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以及2018年國務院國資委所頒佈的《中央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所限制乃至禁止。
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或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結果。
上交所火速下發監管函
在此前的公告中,上海電氣曾表示已採取相關行動,包括:正在全力覈查通訊公司應收賬款大額逾期原因及相關情況,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處置前述風險事項;公司已積極尋求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協助,加大調查力度,全面深入覈查相關事實;公司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啓動責任調查和問責機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電氣爆雷的當晚,上交所也第一時間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儘快覈實控股子公司通訊公司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包括業務類型、業務模式、主要客戶和供應商以及資金流轉情況等,查明其應收賬款出現普遍逾期的具體原因及責任人,是否存在其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是否存在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爲,並按規定予以公告。
對於投資者而言,本次爆雷的另一個疑點在於:“在5月30日晚間的公告中提示:自2021年4月末起,公司陸續發現通訊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這說明知道欠款逾期不是一天兩天,爲何5月底才公告了這次風險?”有上海電氣投資者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提出了疑問。
在本次監管工作函中,上交所則要求公司:就此次風險事項的調查及處置進展,按規定及時、持續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保證所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充分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