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誰須面對九二共識(胡北勝)

臺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郭吉銓攝)

「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兩岸互不隸屬是現狀更是事實,臺灣從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兩岸最新一輪隔空「對話」又是火星四濺,似乎統獨之爭已經白熱化,戰爭一觸即發。

臺灣輿論界普遍關注「不惜一戰」這4個字,卻忽略了「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分裂出去」這個前提。換言之,在大陸看來,兩岸關係的現狀是中國既沒有統一,臺灣也沒有獨立。只有結束兩岸政治對立,中國才能復歸統一。即使尚未實現統一,「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進言之,只要不被逼到牆角,退無可退,北京都可以宣稱一切盡在掌握,從而使武統引而不發。

兩岸圍繞統獨博弈了幾十年,臺北對北京的底線自然心知肚明。陳水扁上臺伊始曾宣誓「四不一沒有」,雖然事實證明他誠信破產,但至少表面上還要裝模做樣,比如宣佈「終止」而不是「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蔡英文去年拋出「四個堅持」,輿論譁然,但大陸並沒有大動干戈。因爲蔡英文只是口頭上改了國號,卻無法通過修憲使「中華民國臺灣」合法化。更何況「兩岸互不隸屬」中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底是「兩個中國」還是「一國兩府」,蔡政府故意含混其詞。至於多數臺灣民衆主張兩岸維持現狀,自然也有解讀空間,否則「非統即獨」就跟「寄希望於臺灣人民」衝突了,大陸不會作繭自縛。

大陸要爭取臺灣民心,所以不會壓迫民衆在統獨之間選邊站隊,有時候還要提醒大陸網民掌握政策尺度,但對綠營政客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2014年賴清德曾以臺南市長身分訪問上海,儘管此行基調是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但輿論的焦點卻是他在復旦大學公開發表臺獨言論,令東道主十分尷尬。果然賴清德後來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邀請其訪滬的決策遂在大陸內部引發爭議,成爲前車之鑑。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當下,如果大陸在「九二共識」問題上向民進黨讓步,不但不會傳達寬厚善意,反而會被對手視作軟弱,是「抗中保臺」產生了效果。

柯文哲之所以不必呼應「九二共識」就能遊走兩岸,一則他雖出身泛綠,卻不屬民進黨,相反還是反對黨領袖;二則雙城論壇是制度化的城市交流,政治色彩較淡;三則他多次宣稱「兩岸一家親」,與大陸同頻共振。然而,隨着柯文哲開始攀登政治高峰,如果他想在兩岸關係上也更上一層樓,就無法迴避「九二共識」。汪洋最近在會見臺灣客人時重申,「我們願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如果沒有「九二共識」,雙方只是喝茶聊天,對大陸而言就意義不大了。

(作者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