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公廣集團須公開透明(賴祥蔚)

藍委質疑華視加入公廣集團18年,已經虧損40億元,現在卻再投資新創公司,恐繼續賠錢。圖爲華視外觀。(本報資料照片)

公廣集團近日來傳出了許多「爭議」,包括打算轉投資AI與活動公司,以及旗下的TaiwanPlus若干報導與實際績效引起討論。這是公廣集團的危機,但也可以是轉機。

把「爭議」兩字加上引號,是因爲儘管社會各界質疑聲浪頗多,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因爲手上資訊有限,不方便輕下論斷。

以公廣想要投資AI與活動公司爲例,首先思考的是,《公共電視法》容許公共電視投資營利事業嗎?依照法理說,公視只能夠專注於本業,其使命與此有關的,可能是《公共電視法》第10條第七款提及:「傳播技術與內容製作之研究、創新及推廣。」但是要投入技術的創新研究,就等於可以轉投資AI與活動公司嗎?如果這次可以,豈不是大開公視未來的投資之門?其中疑慮,需要更多討論。

針對投資對象及標的,AI固然是重要趨勢,公視不能缺席,但是有必要投資嗎?據稱公廣希望以此幫華視賺錢,用意頗佳。但天下沒有必然賺錢的行業,公廣如何確知一定賺錢?又何以找了特定的這家公司?這家公司如果未來賺錢的機會果然很大,爲何這種投資賺錢的好機會竟會落到公廣頭上?萬一賠錢又怎麼辦?如果只是爲了賺錢,而公廣又果真可以投資,要不要乾脆購買績優股或債券?

凡此種種疑慮,或許公廣董監事在先前已經有了充分及嚴謹的把關,也或許都已有解答,但因爲社會各界對這件事幾乎一無所悉,直到日前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提出質疑且被新聞報導,才廣爲人知,因此外界難免會感到好奇。

至於TaiwanPlus,績效比起同性質機構如何?編審的大原則是什麼?近日TaiwanPlus不少報導被檢討,包括在美國大選開票時指稱川普是重刑犯,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提出質疑,文化部長李遠也認爲非常嚴重,報導立刻被下架。另外在打擊貪腐的專題報導中,特別用柯文哲的照片,民衆黨立委張啓楷批評這違反了無罪推定原則,相關照片也隨即下架。

TaiwanPlus認爲前述新聞報導確實有問題,所以才下架嗎?這是因爲內部編審的把關不嚴嗎?又或許,TaiwanPlus自認沒問題,只是外界有質疑,就先下架以免繼續被批評?問題到底何在?

公廣集團是公共媒體,加上目前絕大多數的經費仍然來自於政府編列的預算,正因如此,全民關心,也以高標準檢驗。建議公廣集團不妨在現有基礎上更加公開透明,主動妥爲說明,相信不只能化解疑惑,也有助於提高社會各界對公共媒體的瞭解與認同。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