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飛彈穿臺後的認知戰(王欽)
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對臺灣海峽東部特定區域實施遠端實彈射擊。(取自東部戰區微博)
裴洛西訪臺之後大陸迅即展開宣佈反制動作,各型東風飛彈也如約而至,其中一個小細節頗爲值得一談。4日下午大陸東部戰區宣佈,火箭軍部隊對臺灣東部外海預定海域實施火力突擊,飛彈全部命中目標,整個實彈發射訓練任務圓滿完成。
因爲飛彈落點除了臺灣島東北和東南外海以外,還有正東方向,外界最爲關注的莫過於這一落點的飛彈是否穿越臺灣本島。但大陸第一時間並未明言,而臺灣國防部則第一時間通過發言人應答的方式,明確否認穿越臺灣島。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讓大陸軍演的震懾效果大打折扣。
不過早在4日下午就有媒體探知確有大陸飛彈穿越臺島,而日本軍方也在晚間發佈偵測詳情,證明有4枚飛彈穿越了臺灣島,隨後大陸央視也以專家解讀的形式宣佈此事。顯然,這又是一次臺灣認知作戰,事後臺灣國防部也在解釋爲何沒有發佈防空警報時加以解釋,考量飛彈只是飛越大氣層,高於領空劃界的「卡門線」,並不意味着進入臺灣領空,所以不想在社會上製造恐慌。
誠然,如果從認知戰的角度思考應對措施,臺方此舉確實會抵銷大陸軍演的衝擊力,這也是爲何整個臺灣社會都沒有真正重視這場軍演,都認爲不會給臺灣社會帶來直接的影響,這是與1996年臺海危機時最大的不同。但是,若認爲這都是臺灣認知戰的成功,那就大錯特錯,實際上,這主要還是因爲大陸的自我剋制。
大陸第一時間沒有宣傳首度飛彈穿臺的突破性意義,應該還是考量要避免臺海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大陸的應對行動主要還是要讓裴洛西訪臺付出代價,以免形成連鎖反應和示範效應,同時也是在這場臺海政治危機中及時止損,但大陸並不想因此走向兩岸對立局面,更不想與美國產生直接衝突。
但是,臺灣基於內宣的考量而斷然否認,以及各類真實訊息進入大陸民間輿論場,很快就對大陸決策層產生輿論壓力,如果不擴大宣傳,只會在這場認知戰中陷入被動,反而形塑演習沒有實質意義的印象,給自己的民間觀感帶來衝擊。
很多人會認爲現在的種種表現不過是中美雙方商談好之後的默契行爲,這未免太過於劇本化思維,實際上,各方的應對都處於不確定性之中,尤其是互信不斷被侵蝕的大背景下,各方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並且隨着輿論氛圍的變化而快速做出調整。此番大陸內部輿論場充斥失望情緒,這給大陸官方相當大壓力,肉眼可見大陸的反制措施在不斷升級。
除了飛彈穿臺這件事外,中美之間的信任危機衍生出來的對抗行動也顯而易見,早前外界分析基本上已經把裴洛西訪臺定位爲個人行爲,但隨着裴洛西的高調行事並宣佈是官方正式行程,美國和整個G7還煞有其事的發表聲明指控大陸,讓這場原本可以逐步平淡收場的危機直接擴大化,大陸不僅延長了軍演時間,也相繼祭出對裴洛西和美國的各項制裁和抵制行動,如今中美之間的溝通管道進一步受限,雙方乃至三方的互信關係跌入谷底,敵意螺旋在不斷上升,要想修復彼此之間的關係,恐怕要再多花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