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大投資臺灣計劃 搞錯方向(杜震華)
行政院長卓榮泰宣佈提出「大投資臺灣」計劃。圖/顏謙隆
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提出「大投資臺灣」計劃,希望能有個機制,引領高達30兆元以上、7成流到海外的保險資金回臺,投資在長照、都更、新創科技等國家戰略產業。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在說明時,再補上公共工程和社會投資,還說要引進外資。這計劃將先在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上彙集各部會的配套思考、訂出具體方向,再於8月民間顧問參與會議時提出來進行深入探討。
看到這樣的發展,其實相當感慨。半年前在大選前夕,賴清德競選團隊由智庫董事長鄭麗君及中研院院士朱敬一領銜,公佈200位專家擬出的「國家希望工程」政見,十大主題政見洋洋灑灑,對財經議題無所不包。若賴政府才上任2個月,就不理會這些對國人的政見承諾,必須開會討論新創的「大投資計劃」,那難道是當時的專家們有所保留,未盡全力爲總統候選人奉獻智慧?有趣的是,現已貴爲行政院副院長的鄭麗君和朱敬一院士這次又是「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這不免讓人覺得不太對勁。
臺灣目前已經是國際機構認定的「富裕經濟體」,經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後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高居全球第14名,資金自然在全球流動配置,在適當風險下尋求最高獲利。該如何配置是企業的「身家性命」,自然是戰戰兢兢;政府越俎代庖,不僅是多此一舉,而且極可能讓「善意」造成資源誤置和損失的惡果。
目前,政府最大的挑戰在於,臺灣幅員狹小、資源有限,卻乘載了全球最密集的經濟活動,早已超過極限。大家孰悉的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缺」該如何解決,纔是最嚴重的當務之急。舍此不圖,卻還要搞「大投資」,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企業也不可能順應,將大筆資金隨意投放在無利可圖的投資標的上。
試問,若將資金投入都更、公共工程,但卻在提供高薪下還是找不到合適的營造工人,即使有一套機制鼓勵,可能獲得成效嗎?海外有大量僑胞心繫臺灣,又沒文化語言隔閡,可以大量引進補充勞力,但東怕西怕又提不出解決辦法。要投資長照、蓋社會住宅,若找不到價格合理的土地,又有嚴格的規範,能找得到企業投資嗎?
除非顯著釋出農地,或放寬山坡地使用,否則臺灣地價幾乎是全球最貴,凡是要用到土地的經濟活動都極端困難,只能投資高科技電子業,但這又造成產業結構不均衡,面臨經濟風險和經濟安全。服務業沒有大陸市場爲腹地,規模小、生產力低,故只能給低薪。連輝達都怕的缺電問題,賴政府打死不願承認,不肯謀求解決,只能等到最後問題大爆發。政府不願面對這些燙手山竽,只對時髦的創新產業有興趣,因爲怕得罪選民流失選票,但這能真正解決問題嗎?
臺灣不缺「大投資」,缺的是有能力、有魄力改善投資環境的政府,不是嗎?
(作者爲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