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暴風雨前的寧靜(徐宗懋)

圖爲臺灣F-16V於雙十國慶時飛越總統府上空。(圖/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中所說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實質上等於是獨立宣告,北京除了由國臺辦發言人出面駁斥一番,至今並無大動作。北京會有大動作嗎?什麼形式?什麼時候?我判斷一定會有,而且會是「強感地震」,此時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暴風雨需要大的醞釀,需要一點時間,所以狂風暴雨前會出奇的寧靜,基至令人有風平浪靜的錯覺。不同於20多年前的臺海局勢,北京在李登輝的一番臺獨言論後,倉促宣佈臺海導彈試射。當時,他們沒有航母戰鬥羣,沒有第五代隱形戰機,沒有超級導彈,沒有任何可以局部阻擋美國軍事介入的能力。 那時大陸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1/8,沒有任何世界級的科技產業。如果強行武統,戰爭無法迅速結束,傷亡會很大,就算最後拿下臺灣,不僅無法有效統治,大陸的經濟也會倒退30年,同時遭到西方全力圍堵,這會激起內部的政權危機,並催生一個不受約束超級強大的權力形式,後者將是知識分子真正的夢魘。北京唯一的威嚇在於「把世界搞得一團混亂」,但自己也會萬劫不復,所以武統是下下策。

今天,局面已有根本的不同,大陸經濟總量拉近美國,在幾個高科技領域不亞於美國,軍事力量尚不足以與美國進行全球性的抗衡,但是近海阻止美軍有效介入已經辦得到。加上臺灣內部認同對立加劇,民選空頭支票亂開,由北京發動國家統一戰爭的內外條件遠優於過去,而世界上選擇實質中立,甚至基於己利站在北京那邊的國家則越來越多。亦即,北京有更多進退空間,更多的選項來決定對臺施壓的時機、地點和方式。尤其西藏、新疆和香港的局勢都已經有效地控制住,處理臺灣必然也已列入國家議程。

2020年5月,解放軍將領喬良的宏文實際上代表了北京的戰略指導方針,以下再節錄幾項重點:

──「中美角力分出高下之時,沒有了(或大大降低)美國因素,收復臺灣,如探囊取物,遇佛殺佛,見僧殺僧,試看誰敢做絆腳石!」

──「一言蔽之,就是要不斷提高和增強中國掰手腕的力度,也最大程度上壓縮外部約束中國崛起的因素,讓見高下的那一天提早到來。」

──「現在是結束這種遊戲的時候了。中國只需要用一次實際行動(什麼行動,可以讓美國及臺灣當局去猜),向臺灣民衆、也向世界做一次鄭重宣示:臺灣在中國的『大炮』射程之內,這就是最後的真理,臺獨之心必須死掉。這就夠了,其他廢話少說。剩下要解決的,就是中國與美國的問題了」。

可以說,北京把增強本身全面的力量作爲首要任務,至於對美、對蔡鬥爭則是動態的,而且強調由他們來決定打仗的戰場和時機。因此,蔡總統的國慶演說出來後,北京高層不會立刻有大動作,因爲那看起來像是被拖着走,而且會打亂他們原先規畫行動的節奏,但又不能拖太久,否則像是軟弱無力。

至於是什麼樣的大動作,我判斷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準戰爭狀態的大規模軍事壓力,目的是用事實證明西方無力救援。二是與美國達成某種控制檯獨的協議。其實在民主黨柯林頓總統期間,美國策士一直有「中程協議」的構想,現在他們又重回政府幕僚羣中。而美國瞞着當事國,滿口堅守承諾的同時,突然又丟出一項美國脫身協議的情況,早已司空見慣。無論是哪一型的暴風雨,其規模必然非常可觀。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