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在臺的日本人後代及哈日人──未酬邦國中興之34(朱偉嶽)

日本投降會議會場,中爲蕭毅肅參謀長,右爲冷欣副參謀長,左爲柏德諾參謀長。(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在民38年(1949)的風雨飄搖中,流落在臺的國民政府,除推動前述的民權政治以展現立場外,「聯俄容共」時期所謂「扶助農工」政策,似乎也沒有忘記;我平遠縣在民34年(1945)以後來臺的前輩先賢,有不少就在臺灣省政府各單位中,從事最基層的地政施政,竟終其生投身於這沒沒無聞的工作。這些終生沒沒無聞的流浪者,正是時下許多意氣昂揚者所指摘,在外來政權中貢獻其一生青春,而無聲消失的小咖們。

當民34年(1945)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到同年10月25日國府正式光復接收臺灣,中間僅有交接過渡時間約兩個月又十天。那時國民政府在重慶,要到臺北,除了可乘20人左右C-46運輸機之外,要走陸路及海路,是非常費時而困難的。何況當時國民政府接收的重點在東北、華北地區,要和中共爭搶接收日軍或汪政權機構。能派到臺灣從事接收的軍、政或其他工作人員,估計最多僅1、2000人。

日本佔據臺灣前後51年,處心積慮,武嚇文攻,確也下了不少工夫,前後派了不少日本人前來臺灣,加強統治。據資料顯示,民27年(1938)時(日據臺43年後),已約有31萬日本人定居臺灣。但日本人治臺,除高階或重要職務是日本人外,琉球人、本地的臺籍輔助人員、跑腿人員及小三(無婚約關係者)人員等,爲數應在31萬之上。後面這3種人,即臺籍輔助人員、跑腿人員及小三人員等,無以名之,通稱爲哈日人罷。像臺灣著名的辜寬敏,其父辜顯榮,就是有名的輔助人員。李登輝,其父李金龍曾爲日治時便衣刑警。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是日治時到東北學修飛機,民34年(1945)日本投降後回臺,從修理機械到在臺蒐購地產致富。

所以在民34年(1945)8月15日日皇宣佈投降的時候,全臺灣的日本人、琉球人及哈日人或近100萬,還有戰爭期間駐臺的日本陸、海、空軍未包含在內,故總人數或在100萬以上。日寇投降以後,國民政府要遣送日人回日本,臺灣一地先後遣送回去的約49萬人,估計以軍人及琉求人爲多。

不少日本人,在臺已有兩代,根基亦已穩固;日籍臺人,日本稱之爲灣生,在日本當地亦受歧視雲,就在這8月15日到10月25日,國府正式接收而尚未接收的兩個月又十天中,不少灣生就改名換姓成爲山寨臺胞;而現實的情況亦是,日本戰後殘破,又吃了兩顆原子彈,若遣送回日本,則何以爲生?故直接轉換爲臺灣的中國人,還是比較安穩的選擇。何況中國的接收大員,若知道有那麼多日本人要歸化,說不定還要表功請賞呢。

這就是1949年的臺灣,當時臺灣人口600萬中,日本人後代及哈日人極可能有近100萬,到現在或變成300萬,這好像正是民意調查中民進黨的鐵粉支持者。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論偏共黨或偏國民黨的歷史工作者,都避重就輕談論的是,日本在甲午戰後覬覦中國領土,但日本人在嘴吧上卻說是協助中國防共。日本自幕府以後到明治維新,土地壟斷的情形是比較嚴重的,這正是共產運動的溫牀。故西方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學說傳至東亞,最先是傳到日本,然後再傳到中國。像中國共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都留學日本,文豪魯迅,也是留日生。

國民黨的重要領袖汪精衛,在日本時即曾加入共產黨;另孫中山的機要秘書戴傳賢(季陶,也是蔣介石次子蔣緯國的生父),在日本時就向孫中山吵着要加入共產黨,孫中山勸阻他說,馬克思是病理學家,不是生理學家,戴氏纔沒有加入。總之,在民16年(1927)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後不久,中日若開戰,勢將導致共產黨的繼續坐大,這是汪精衛、蔣介石和毛澤東等中國近代幾位英豪都清楚看見的一點,也是南京國民政府要先「安內」而後「攘外」的原由。

民25年(1936)的西安事變,使對日抗戰於民26年(1937)提前爆發,汪精衛會冒漢奸罵名到南京另組政府,和日本合作防共,有其歷史脈絡。前文曾提及民61年(1972)中日建交,毛澤東接見日首相田中角榮時,當面對田中說要謝謝中日戰爭,才使中國的革命成功,可見毛主席是一位很誠實的政治人物。不過以中國之大,看清華夏中國之重要問題之一爲農民問題者,並非僅毛澤東先生一人,像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10多年所提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平均地權就是他壓軸的話。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