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蔣介石親征推動的收穫──臺灣的飛彈腳步之4(朱偉嶽)

俞國華主持中正100天弓一型飛彈服役典禮。(中時攝影組攝,中時報系檔案照禁止轉載)

我們不妨試想,人走在一個熙攘的街頭,還可能不辨方向而迷路。那一枚沒有生命的飛彈,要在任何發射的地方,找到幾十公里以外的目標飛出去,而且還要準確地一頭撞上,其中應該有點不凡的能奈與身手。像二戰時期的日本人,多神氣自大,口中尚念着要征服世界呢。但在太平洋海戰中,節節敗退之餘,實在搞不過老美的海軍,於是弄出個神風隊,實際上是日本版的V-1人肉飛彈,企圖一搏。此人肉飛彈,終亦被美國海軍的近發引信砲彈所制服而曇花一現。

現代的攻艦飛彈,就是要用一些精巧的儀具,來取代那坐在飛彈上愚勇的日本神風隊員。也就是說,要用精巧的儀具來取代活人,而且其表現要比一個活人更好。這些飛彈上精巧的儀具,主要由慣性導航儀、尋標器、致動器等聯合組成。慣性導航儀包含陀螺儀(大陸稱旋轉儀)、加速儀及精密電子線路等,提供飛彈最基本的位置、速度及姿態變動等資料。

尋標器則使飛彈能看準目標,絕不搞錯。致動器則依據慣性導航儀及尋標器傳來的電子信號,轉變爲機械動力以操縱飛彈尾翼,直奔目標。這裡像陀螺儀、加速儀、致動器等的加工製造,電子線路的縮裝技術,放置於世界任何先進國家,都是機械加工或電子製造上的頂級技術。譬如一個防空飛彈的尋標器,若將之完全拆解開來,計有電子零件約3千個,機械零件1千多個。這4千多個零件(還只是飛彈彈體中一個尋標器部分),總有不少螺絲、螺帽吧。

是時的臺灣,正是外銷工業正要起飛的時候,而且螺絲、螺帽的外銷尚是個要角。但中山院當時在國內,就是買不到所需要的螺絲、螺帽。蓋工業產品,可概分爲四個等級,或四種不同的規格。也就是分爲一般商品,工業用品,軍用品及航空、太空用品等4種。

1990年06月中科院研製的雷達尋標器首次公開展出,雷達尋標器飛彈如虎添翼,現場人員表示,這種尋標器適用各種飛彈,中科院因無法自國外獲得,只好自行研製,目前已用在天弓一號飛彈彈頭。(許村旭攝,中時報系檔案照禁止轉載)

民63(1974)年間,臺灣出現一位螺絲達人李淵河,他設計出一部每個小時可出產24000個螺絲的機器,超過德、日、美諸國產品,因而,轟動一時,並獲得經濟部的國家生產設計獎。中山院當然向他的公司下單訂貨。當達人李淵河發現,他交出的螺絲、螺帽全部被中山院退貨的時候,他是十分驚異的。中山院當然沒有理由,去另外成立一個軍用規格的螺絲製造廠。

基於對螺絲的經驗,在唐君鉑的指示下,中科院內所有加工廠,都成立了外包作業單位,專門負責軍品規格或航太規格零、組件外包作業,協助已具相當商品生產能力的公、民營廠商,生產製造軍規或航太規格產品。由中科院提供規格,提供製造加工技術以及成品測試檢驗方法等予承包的廠家。

達人李淵河先生從這種規格的提升上,看到了更光明的前景。所以,他最初的承包,據說是虧本的。但他把握住機會,在軍品規格甚至航太規格的要求下,很快就滿足了軍方需求。他的公司,亦就更上層樓,提升了製造等級。而臺灣的機械加工業,像李淵河似的達人不少,故精密加工能力,在雄風計劃、天弓計劃、天劍計劃等一連串長期外包催化下,成爲臺灣公、民營加工業界一項相當普及的水平。

這種水平,不祗帶動了精密電子工業的成長崛起,也使臺灣能搶佔世界不少電腦、光電及機械產品市場。蔣介石當年的老帥親征,不能不說是臺灣工業升級轉型中,一個重要轉捩點。以上所述精密加工能力的提升與催化,還是比較上一般性的軍規或航太規格零件或組件。

但是,還有許多屬於戰略性的組件,像前述的陀螺儀、加速儀、電液致動器、雷達導波管和一些特殊材料等等,往往是外國政府尤其是美國當局禁止出口的項目。於是中山院內部形成共識,也在唐君鉑的指示與支持下,紛紛成立自制計劃,先作成本效益分析後,再以各種計劃皆可通用爲目標,就已有人力及設備進行。這種自制的努力,中山院稱之爲關鍵性零組件自制計劃,其項目起碼數以百計。

所謂關鍵性的定義是:一、凡需向外國政府申辦輸出許可證明者。二、外國廠商可能以不再生產爲由而亂提高價格者。三、特殊規格可能涉及他人專利權而糾纏不清者。四、需經特殊管道方能獲得而供應隨時可能中斷者。這些目前已無法統計其數量的自制計劃,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試舉一例以說明。譬如相列雷達中導波元件,是整個雷達的核心組件之一,也是電子加工技術的瓶頸,屬於前述關鍵性定義第一條。

美國原廠也想把導波元件出售給臺灣,但限於美國政府不準出口而無法如願。中山院乃在被動情況下,根據原廠規格試製。東西做成以後,因爲數量不多,沒有理由去買一堆儀器作少數產品的檢測。於是就將試製的產品,送請美國原廠測試。測試報告很快回來,令人意外的是,原廠表示品質完全合格,並付上一分訂貨單,要求中山院報價出貨。

像這種隨着測試報告而來的訂單,不知凡幾。中山院希望的不是訂單,而是如何儘快完成「雄風一型計劃」或「天弓一型計劃」,交付軍方使用,以增進國防的安全與鞏固。這一分又一分的訂單,對中山院來說,雖然沒有用處,但卻像一分又一分的表揚獎狀,給中山院上下,提供了無比信心。

國軍天弓一型飛彈研製。(中時攝影組攝,中時報系檔案照禁止轉載)

所以,隨着雄風計劃、天弓計劃、天劍計劃的推動,在中山院內部,逐步開發了許多加工技術,無償性輸往合作的公、民營廠家;中山院內各研究所,因之也增設了許多必要的檢測實驗室及加工廠,以資配合。中山院的人員,慢慢也發現有關材料的問題相當複雜,於是院內增設了材料發展中心。爲了要使山寨版的雄風飛彈不輸原版天使飛彈,中山院又設立品質保證中心,最後還增設了系統發展中心。

品質保證由規畫、執行到稽查,層層相扣,擬定管制方案進行。從進料開始納入管制、而後製程及成品品質全部網羅在內。同時建立各種管制標準作業程序及標準檢驗程序,使品質保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對採購進來的料件或材料,設立嚴格精確的料件評審制度,做好把關工作,絕不使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其目的即在,要倒轉山寨版爲正版,任何一步,絕不偷懶;任何檢查,絕不漏掉。系統發展中心,則不僅要把中科院內各單位,在一個計劃目標下整合爲一體,也要把軍方,公、民營業界,海內、海外學術界的智慧與力量,儘可能加以結合。

所以在蔣介石親征推動下的雄風計劃,替中山院及臺灣,帶來了精密加工業的升級,特殊航太級儀具的開發製造,精密電子業的興起,對材料科學的重視,品質保證制度的推行及系統工程觀念的演練與推廣等。這些,都是時下所謂高科技產業的堅實基礎。今天的「臺灣製造」在世界各地還能小有名氣,這應是「臺灣製造」任督二脈之所在。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

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史話專欄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