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破口?臺北公有市場、夜市近400攤沒做食材登錄
臺北市有接近400個攤販沒有落實食材登錄或攤販營業歸類不實,成爲食安破口;示意圖,非當事市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北市食安問題頻傳,議員顏若芳今指出,臺北市公有市場、夜市393攤未落實食材溯源登錄,食材登錄平臺還有已經結束營業的麪店,登錄數字與實際攤位也對不上,成食安破口。北市產發局坦言市場、夜市現況與造冊有落差,會立即把登錄比率、攤位數等數字重新比對。
臺北市議會今進行財政建設部門質詢,顏若芳表示,北市衛生局2018年、2020年先後公告夜市、公有市場飲食類攤販必須加入食材登錄平臺,落實食品來源追蹤溯源,時至今日有不少市場早已轉變樣態,如南門市場已非中繼市場、北投中繼市場未有正面表列,衛生局應儘速修正公告。
顏若芳也發現,多處市場飲食攤未落實食材登錄,以北市47處公有市場爲例,其中40處設有飲食攤,卻有9處市場飲食攤的登錄攤販數爲0,整個北市的公有市場飲食攤登錄比率僅73%,有高達182個飲食攤未登錄。許多飲食店變未被列爲飲食攤分類,有自助餐店被列爲「百貨類」、燒臘餐廳被列爲「雜貨類」,攤位分類與實情不符。
顏若芳指出,除了公有市場,臺北市16處夜市全部都有飲食攤,僅有81%的飲食攤落實登錄,高達211個攤位未登錄,且在食材登錄平臺中,甚至還有已經結束營業的麪店或登錄比率超過100%,顯見市府對食材登錄機制管理失能。
顏若芳也要求,衛生局及市場處應儘速確認每個公有市場、夜市攤販的實際營業樣態,並建立自動通報機制,以維持登錄資料正確並確保新攤販落實登錄,也應限期使各公有市場、夜市飲食攤落實食材登率的比率提升到100%,纔是捍衛北市食安的正本清源之道。
北市衛生局迴應,臺北市公有市場、夜市名單,是由市場處負責,市場處必須提供名單,衛生局就會公告,並要求攤商限期改善登錄食材,未改善將依法裁罰。
北市產發局陳俊安坦言,公有市場、夜市攤販的現況與造冊有落差,纔會出現食材登錄比率大於攤位數,會立即要求市場處把登錄比率、攤位數等數字重新比對。市場處應要定期稽查,至於沒有列入名單的原因,是因爲公告名冊沒有更正,但實際上攤商都有食材登錄,屆時市場列入名單後會儘速公告,並要求市場處落實例行性稽查。
至於攤位類別分類錯誤問題,陳俊安表示,有可能現況本來就是百貨類,但業者卻經營自助餐的話,所以沒有被歸類要登錄食材,就會牽扯到他是否爲違規樣態的營業。市場處長黃宏光說,後續會全面稽查將所有攤販正確歸類。